07:03
1930年2月下旬的一個凌晨,邊界特委書記朱昌偕帶領幾個彪形大漢手持 機槍,闖入永新縣城尹家巷袁文才住處,開槍把袁文才打死在床上。王佐聽到 槍聲慌忙出逃,在往井岡山逃跑時,跌倒淹死在禾水河里。袁文才、王佐被錯 殺,釀成了湘贛邊界的一起悲劇事件,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
第一,受當時中央“左”的政策影響。黨的“六大”文件精神提出對土匪部隊 要“殺戮其領袖、保護其群眾”,圍繞著這一決議精神。在領導會議上,發(fā)生 了激烈的爭論。為此,當時地方黨的一些領導人,無視袁、王綠林武裝的實際悄 況,竭力主張按照“六大”決議案中的規(guī)定的政策,把袁、王綠林武裝看做是“土 匪”,把袁、王殺掉。錯誤地決定用軍事手段處置袁、王。
第二,土客籍矛盾和地方主義的激化。當時,作為客籍人袁文才、王佐和地 方黨組織的領導人朱昌偕、王懷、龍超清等矛盾很尖銳。他們不僅在工作中互 不相信、互不服氣,而且常常鬧意氣、泄私憤。特委和袁、王的矛盾不斷加深,地 方黨組織不僅對袁、王的偏見極深,而且向紅五軍片面反映裒、王的問題,造成 紅五軍對袁、王產(chǎn)生了偏激的看法、稱袁、王綠林武裝為“土匪”。
第三,袁、王綠林武裝自身的消極因素也有一定原因。袁文才、王佐部隊原 來是帶有土匪習性的綠林組織,大革命后期被編為農(nóng)民自衛(wèi)軍。毛澤東領導工 農(nóng)革命軍抵達井岡山后,對袁、王綠林武裝做了大ffl的改造和教育工作。袁、王 綠林武裝的政治面貌與軍事素質(zhì)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并編為正規(guī)紅軍部隊。1929 年初,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軍主力離開邊界之后,隨著條件、環(huán)境的變化,袁、 王綠林武裝中的一些消極因素又得到了滋長和發(fā)展。特別是紅四軍主力進駐 吉安東固時,袁文才看到了“六大”關于土匪問題的材料后,對黨的政策開始懷疑、動搖,同時,怕過艱苦生活,留戀家鄉(xiāng),不愿意離開自己的隊伍,在未經(jīng)前委 同意下私自跑回井岡山。對袁文才擅自離隊逃跑的嚴重錯誤,邊界特委給予了 嚴肅的處理。袁文才并不以此為教訓,最后造成特委和袁、王及部隊的矛盾不 可調(diào)和,導致到了用武力解決的地步。
第四,紅五軍領導人的偏聽偏信。彭德懷領導的紅五軍軍委未作深入細致 的調(diào)查研究,沒有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沒有采取憤重態(tài)度,對袁、王綠林武裝的 歷史功過未做全面分析,未從袁、王綠林武裝本質(zhì)看,沒有做思想政治工作和說 服教育工作,犯了偏聽偏信的錯誤,以至發(fā)生袁、王被錯殺的歷史悲劇,使邊界 工作遭受到不應有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