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4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有哪些內容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建的我國 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這里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一條以農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式正確道路。
井岡山斗爭的歷史,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創業的歷史,是用革命 烈士的鮮血寫成的歷史。井岡山的斗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篇之作,它 代表了中國革命及共產黨人前進的方向。它的不朽功績,永遠彪炳中國革命的 史冊。井岡山斗爭時期,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無數革命前輩和先烈前赴后繼, 英勇拼搏,作出了巨大犧牲_,他們的事跡,光照千秋,他們的精神,永世長存。為了緬懷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井岡山蘋命根據地的豐功偉績,弘揚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梢神。1985年11月,中共井岡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興建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1987年10月,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60周年之際落成,并對外開放。陵園坐落在松柏費翠、竹林蔥邯的茨坪北山,占地面積400畝。整體建筑包括紀念堂、雕塑園、紀念碑、井岡山碑林四大部分組成。陵園園標由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題寫。1984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十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從陵園正大門順山勢而上,整個建筑風格仿南京中山陵,布兩組臺階組成。第一組為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第二組是60級,代表陵園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60周年之際建成的。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堂,紀念堂建筑風格獨特,設計新穎。正門頂端“井岡山根據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四個燙金大字,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后題寫的。紀念堂內大廳漢白玉墻中央“死難烈士萬歲”六個貼金大字,是毛澤東1946年為烈士們題寫的。紀念堂內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忠魂室。這里還安放著部分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骨灰,敬錄著在井岡山斗
爭時期犧牲的15744位革命先烈的名錄,一塊潔白的漢白玉祭奠著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犧牲的3萬多名烈士。擺放著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視察吋向烈士敬獻的花圈,以及社會團體、各界人士、
旅游觀光者敬獻的花圈、花籃,緬懷革命先烈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光輝業績。
順著花崗石鋪就的石階路,往陵園右山脊上,這里就是樓、臺、廊、閣為一體,思想內容豐富、書法藝術精湛的井岡山碑林。黨和國家領導人、井岡山老紅軍、全國著名書法家、作家、畫家及知名人士親筆題寫的140塊詩詞碑文,鐫刻在碑廊。書法剛勁瀟灑、筆走龍蛇、氣薄云海、氣吞山河。一座別具特色的建筑——碑廊曲徑,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
烈士陵園的左山頂,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為題材的人物群體雕塑園。 雕像塑造了當年井岡山斗爭時期部分前委、軍委、特委主要領導和著名人物的 生動形象。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王佐、袁文才、賀子珍、 張子清、滕代遠、何長工、羅榮桓、伍若蘭、賴傳珠、蔡協民、李燦、宛希先、王爾 琢、何挺穎20座人物雕像,婷婷屹立在松柏與鮮花之中。這些由青銅、漢白玉、 花崗石合成的群體雕像,坐如凝思,立若遠望,騎似疾馳,蹲如臨戰。神態逼真, 栩栩如生,真實地再現了井岡山時期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場景,再現出了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度,頌揚了他們堅定信念,艱苦奮斗、英勇拼搏的獻身精神。
陵園頂端是髙大雄偉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髙達27米,寓意為1927 年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如“山”字形狀,用鍍欽不銹鋼制作成,遠眺似 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如鋼槍林立,寓意“槍桿子 里面出政權?!?/p>
步人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正門,順臺階而上就是紀念堂。紀念堂設有瞻仰 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忠魂室。
膽仰大廳,莊嚴肅穆,大廳正門漢白玉墻上鐫刻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燙 金大字,是毛澤東1946年為烈士們題寫的。正面玻璃柜中存放的是井岡山革 命烈士名冊。這里還擺放著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視察時向烈士敬獻的花 圈,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社會團隊、旅游觀光者敬獻的花圈、花籃,緬懷無數革命 先烈的光輝業績。
陳列室左側,陳列了 78位建國后逝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主要領導人 和老紅軍照片與生平業績,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毛澤東、朱德、彭 德懷、陳毅、滕代遠。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創建 了我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隨后,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率領南昌起 義、湘南起義、平江起義部隊先后來到井岡山,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故 裝奪取政權的中國式的道路。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軍銜時,十大元 帥中就有5大元帥參加過井岡山斗爭,這里陳列了 4位,朱德、彭德懷、陳毅、羅 榮桓。參加過井閃山斗爭的大將有3位:粟裕、黃克誠、譚政。上將15位,這里 陳列了 12位。中將21位。少將13位。新中國成立后調離部隊到黨和國家領 導部門擔任領導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有22位。
陳列室右側,陳列了 77位參加過井岡山斗爭時期犧牲的革命先烈遺像和生平簡介。他們都是井岡山時期年輕的紅軍,其?中布不少是黃?抓軍校學 生,還有參加過北伐戰爭戰將,還有不少華僑、留學生、大學生和少數民族烈士。 如:盧德銘烈士,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是孫中山親試合格的黃埔軍校優秀 學員,北伐戰爭中戰功卓著的虎將。1927年9月,擔任秋收起義總指揮,在井岡 山進軍途中,因掩護部隊轉移在萍鄉蘆溪英與犧牲,年僅22歲,毛澤東痛哭喊 著“還我盧徳銘!”
吊唁大廳。大廳四周墻上嵌刻若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英名錄。共 有15744名。主要敬錄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七個縣市犧牲的烈士。江西寧 岡縣、永新縣、蓮花縣、遂川縣、井岡山市及湖南的酃縣(今炎陵縣)、茶陵縣以及 全國各地參加井岡山革命斗爭犧牲的革命烈士。井岡山斗爭時期犧牲的革命 烈士有48000多名,還有3萬多名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他們是中華民族 的優秀兒女,為了人類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英勇捐軀。為此,在這里為他們立 了一塊無名碑,以表達對3萬多名無名革命先烈的深切懷念之悄。
忠魂堂。忠魂堂設在紀念堂二樓中廳,在這里安放著宋任窮、歐陽毅、張令 彬、王輝球、陳云中等5位井岡山斗爭時期老紅軍戰士的骨灰。他們魂歸井岡, 展示了他們對井岡山這塊紅土地的熱愛與眷戀之情。
井岡山碑林是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要組成部分。1987年7月起興建, 分兩期建成。第一期于1989年落成,建有63塊碑;第二期于1992年落成,建 有77塊碑。整個建筑風貌采用江南園林建筑風格。順山勢而上,分為碑廊、碑 亭、碑墻三種建筑造型,樓、臺、亭、閣相結合。它是一座集思想內容豐窗、書法 藝術精湛為一體的碑林,系國家稀世珍品。這里嵌刻著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 過井岡山斗爭時期的老紅軍、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及知名人士為革命搖 籃井岡山題詩題詞的墨寶,共140塊。這聳立著一塊塊文辭精美的碑刻,仿佛 在向人們翻閱那頁頁革命的雄文,這些都是我們黨紅色的瑰寶,形象生動的革 命傳統教育教材,頗有史料價值,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髙高聳立在井岡山茨坪的北山山頂。它經風雨, 傲冰雪,光芒四射,熠熠生輝,吸引著無數游客流連忘返立足沉思,它是中國革 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籌建于1993年,1997年10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創建70周年之際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大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為1200平方米。主碑是用鍍鈦不銹鋼制成,髙達27米,意為1927 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創建我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主碑的造型為“山”字形狀,意為雄偉的井岡山,遠看它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寓意 為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它如林立的鋼槍,寓意為“槍桿子里面 出政權”。主碑的狴座,采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意為紀念碑建于 199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70周年。碑座上刻有“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 碑”十個大字,是鄧小平同志為緬懷井岡山革命烈士,于1984年12月在北京親 筆題寫的。碑座上方有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時期“薈萃井岡”“紅色割據”“浴血 羅筲”漢白玉浮雕。
紀念碑正面這組浮雕的主題為“薈萃井岡”。展示了當年三支主要部隊會 師井岡山的生動場?。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首先來到井岡 山。在這里建軍、建政、建黨。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保留下來 的部隊及湘南起義農軍上井岡山,與毛澤東的部隊勝利會師,成立紅四軍。毛 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朱毛會師”。同年12月,彭德 懷、滕代遠率平江起義部隊組成紅五軍上井岡山,與紅四軍勝利會師。從此,壯 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超:。從浮雕畫面上我們可以淸楚地看到當年 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人風范。
紀念碑東面這組浮雕的主題是“紅色割據。”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提 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肮ぁ笔侵腹と?,“農”是農民,“武裝”是指軍事, “割據”是指地盤?!肮まr武裝割據”的主要內容是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 建設。從浮雕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內容。如:張三分田三畝,反映了當時 土地革命,送朗送子當紅軍,社會調查,根據地建設等?!癈CP”是中國共產黨的 英文縮寫,反映了當年根據地黨的組織建設狀況。浮雕上還有兩幢房子:右邊 是龍江書院,1927年11月,在這里成立了工農革命軍軍官教導隊,是國防大學 的前身。左邊是江西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是我國最早的工農兵政權之一。
紀念碑西面這組浮雕的主題是“浴血羅霄”。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以非 凡的毅力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進剿”和“會剿”。龍源口大捷是第一次 反“會剿”中規模扱大的一次戰斗。紅軍以不足三個團的兵力,在人民群眾的積 極配合下,殲滅敵軍一個團,擊潰敵軍三個團,擊斃、擊傷敵人數百人,繳槍八百 余支,取得了井岡山根據地戰果最為輝煌的軍事勝利。這座單孔石橋就是龍源 江大捷的歷史見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當年筑有五大哨口,從五個山頭阻擊 敵人,北面有黃洋界哨口、南面有朱砂沖哨口,西南面有雙馬石哨口,西北面有八面山哨口,東南面有桐木嶺哨口。黃洋界保衛戰場景,反映了當年紅軍以不 足一個營的兵力,在人民群眾的配合下,打敗了敵人四個團的進攻,開創了我軍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先例。保衛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紀念碑正前面,樹立著“母與子”“送郎當紅軍”的兩啓塑像,茁意為井岡山 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也是全國W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極好駐地,也形象地反映 了當年井岡山人民為支援革命戰爭,送郎送子當紅軍的生動而感人的場面。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的造型,由全國著名雕塑家、中央美院教授程允賢、 王中設計。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艱苻卓絕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由中央美術學 院教授曹春生設計,母子銅像《盼》、送郎參軍《送》的作者是呂品昌。
井岡山雕塑園坐落在革命烈士陵園的m要位迓。四周松柏茲翠、林木蔥 郁、繁花簇擁。雕塑園園標是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 肖克題寫。雕塑園內有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何長工、諏錕林、陳 正人、袁文才、王佐、蔡協民、羅榮桓、李燦、宛希先、王爾琢、張子淸、何挺穎、賀 子珍、伍若蘭、賴傳珠20座雕像。塑像逼真地展示了當年井岡山斗爭時期部分 前委、軍委、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物英姿。座座雕像器宇軒昂、正氣璐然, 令人肅然起敬。展示了他們以堅定的共產主義理念信念和高尚的革命悄操及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開拓進取、艱苦奮斗、披荊斬刺的革命精祌,開辟了農村包 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s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他們沖鋒陷陣、不怕犧牲、 英勇拼搏、堅貞不屈、無私奉獻、戰功卓著。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的多次 “會測”,鞏固和發展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他們用鮮血捍衛了革命勝利的成 果,用生命譜寫了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光照千秋、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 ?樹的英雄偉業將永垂?靑史,為后人留下千古絕唱。
這些栩栩如生的英雄群雕,都是出自我國著名的雕塑藝術家劉開渠、程允 賢、潘鶴、葉毓山、w春生等巨眩之手。他們飽蘸著對偉人與英雄敬仰之情,精心設計、精心創作、風格各異,集南北藝術精華為一園,真實地展現井岡山時期 這些偉人的英姿和風范,它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群像為題材的雕塑 園,也是我國歷史文化一大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