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6
朱砂沖是井岡山通往遂川、贛南的要道。過朱砂橋,沿著當年紅軍走過的 石階小路,登觀音亭和紅軍哨口工事。一路陰潤潮濕,苔蘚鋪成的“地毯”,樹枝 如蘑菇似的大“涼傘”,形成一條彎曲延伸的綠色長廊。向幽深處探去,泠泠淙 淙的泉聲撲面而來,泉聲極淸朗,聞聲如見山泉活脫迸進的姿影,引人頓生雀躍 之心。過了林木深蔚的長廊,便到了懸巖疊砌的錦繡谷。這里山勢陡峭、峰巒 雄險、峽谷溪流、景色迷人。仰望四周,群峰趣集,滿目青翠。走在與絕壁貼身 而過的盤山小道上,山風拂衣,云霧彌漫,真有飄飄欲仙之感。朱砂沖哨口是一道“一夫當關,萬丈莫開”的要隘。就在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道上跌落著一顆顆水滴、溢流著一脈脈細流,令人流連忘返,固味無窮。那懸崖峭壁下流出的朱紅色的泉水,便是井岡山泉的一大特色,也是別處罕見的妙泉,因為此處泉水為朱紅色,終年不斷。據說這是巖中朱砂的晶液,可用來寫字。傳說很久以前,這一帶的窮秀才沒錢買墨,發現此處朱泉,就用這朱泉顏色來寫字,作為啟蒙學生的描字帖,因此朱砂這名也就這樣傳開了。
朱砂沖受泉水感染,山徑之幽曲,竹木之靑翠,處處滲透著一股童稚的生氣,使進朱砂之人如人淸澈透明的仙境。髙山流水、淸幽至極,而兩岸藤蘿斜掛,茂密靑深,中間有橋一座,游人稱這橋為“觀音橋”,那是一座小橋把兩座山頭連接起來,使兩座山頭奔騰而來的山水匯合朱砂河,通過“觀音橋”靜靜地流入黃坳。位于朱砂沖險道的制高點上,還有一座觀音亭。
當地老百姓以此為保平安、去妖邪、方便行人,在這懸巖絕壁上筑上一小廟,設有觀音一尊,蓋有天棚一座,行人遇上山中下雨,每到此處雨就停了,傳說這里有觀音保佑。為感謝觀音大恩大德,人們將這亭稱“觀音亭”。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在井岡山上設立五大哨口,朱砂沖哨口就筑在這觀音亭上。毛澤東、朱徳、彭德懷、陳毅等領導同志,曾多次路過此地前往遂川發動群眾,并在此處指揮紅軍守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如今,“觀音亭”和紅軍哨口工事仍存,讓游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