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
雄峙羅霄山脈中段,橫跨湘贛邊界兩省的井岡山,轄境總面積1397. 58平 方公里。介于酃縣、永新、遂川、泰和之間。位于東經(jīng)113°49'至114°23',北緯 26°49'。地勢西髙東低,東北走向,中上部綿亙數(shù)百座峰巒,大部分海拔千米以 上。茨坪海拔842米,最高峰為江西坳,海拔1841米,雄踞于群山之上,俯視著 湘贛邊陲的千山萬壑。
約2億年前,井岡山地處濱海區(qū),時而為海,時而為陸,變化無常,沉積了海 陸交替相巖層,打下了山體的巖石基礎。到了 1.5億年以前,本區(qū)上升隆起,并 以島嶼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贛湘島海”之中,后來,在地殼運動的影響之下,這里又隨 著四周隆起而再度上升,構成了贛湘山帶(羅霄山脈)的一分支,奠定了井岡山 地形的雛形。以后由于受花崗巖斷裂活動的強烈影響,井岡山斷裂隆起而成為較高峻的地裝山地。后來,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山體又不斷抬高,加上流 水常年的沖刷,使山巖裸露,山林支離破碎,山川縱橫交錯,終于形成了今卜:!井 岡山這樣崎嶇險要的峻嶺峽谷地形。
井岡山山體的構成,主要集中在轄境中部偏西南地帶,海拔1200米以上。 人們描繪它“綠嶺千重望眼迷,奇嶂挺立與云齊”,由于這里巖石抗蝕能力不同, 除了構成一些小盆地外,往往還形成高低懸殊,髙陡懸崖和深峽低谷,峽谷兩岸 石崖突兀,峭壁髙懸,從谷底仰望,只見一線云天,不到中午不見陽光。井岡山 溪流的侵蝕也特別強烈,尤典遇到山洪暴發(fā),水石俱下,聲勢浩大,因此常常造 成幽深的峽谷,壁立的懸崖,陡峭的尖峰和峻險的隘口。
井岡山層巒疊嶂,地形復雜。嶺谷夾峙溪流急,峰崖峭壁山巒奇;盆地相間 群山繞,綠嶺重重望眼迷。這里的主要地層構造為古生代前泥盆紀變質(zhì)巖,海 陸交替砂質(zhì)巖,褶皺、斷層多。地貌主要特征為構造侵蝕山地,構造剝蝕丘陵, 堆積河谷盆地。這里既有峻秀挺拔的奇峰,又有岡頂渾圓的低山和丘陵;既有 兩旁高陡,懸崖夾峙的一線峽谷,也有進出口小,里面寬大的袋形谷地;既有梯 狀的河流階地,也有四面環(huán)山,中間是小塊平地的“井”狀地形。因“井”狀形溪 流多,井岡山的地名也因此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