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5
1933年4月16—22日,按照臨時中央的決定,江西省委在寧 都召開黨的全省三個月工作總結會議,集中批判以鄧、毛、謝、古 為代表的所謂“江西羅明路線”,鄧小平等人在會上被批為“是羅明 路線在江西的創造者”。5月,鄧小平被撤銷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的 職務,受到黨內“最后嚴重警告”處分,被派往中央蘇區邊緣和前 線地帶的樂安縣所屬的南村區委當巡視員,不足10天又被調回寧都 縣七里村“參加勞動”。
在受到批判斗爭、撤職勞動時,鄧小平沒有悲傷頹廢,一直堅 定地緊跟黨走,等待機會重新為黨工作。不久,在王稼祥、賀昌等 人的提議下,鄧小平被調任紅軍總政治部任秘書長。鄧小平到任后 主動要求去辦《紅星》報,得到了王稼祥、賀昌的支持。
《紅星》報是紅軍總政治部的機關報,是1931年12月11日由中革 軍委總政治部(1932年1月改稱紅軍總政治部)創辦的。其宗旨是:加 強紅軍里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紅軍的政治水平線、文化水平線,實 現中國共產黨蘇區代表大會的決議,完成使紅軍成為鐵軍的任務。

《紅星》報第五期
辦報對鄧小平來說并不陌生。早年,他曾在法國巴黎協助周恩來編輯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機關刊物《赤光》,在撰稿的同時還負責刊物的編輯、刻板和油印,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油印博士”;領導百色起義時鄧小平領導創辦了《右江日報》和《士兵之友》;任瑞金縣委書記后,又領 導創辦了《瑞金紅旗》。任《紅星》報主編后,鄧小平雖然身處低谷卻 革命熱情依舊,全身心投入將《紅星》報改版,共開辟了十多個專欄。 有“黨的生活” “革命戰爭”等專欄著重宣傳報道黨的重大戰略部署和 方針;有“前方電訊” “捷報”等專欄及時報道紅軍的戰況和勝利消息。 此外,還有“列寧室” “衛生常識” “俱樂部” “猜謎語” “紅軍歌曲”等 專欄。如此眾多的欄目,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鄧小平手下卻只有一名工作 人員,組稿、采寫、編輯、印刷、發行,幾乎都要他自己去做;而那些遒 勁有力的手寫標題,就是鄧小平寫下后由別的同志在木頭上精心刻下字 模,再印到報紙上去的,這也成為鄧小平留給《紅星》報的一個明顯標記。
直至被調離《紅星》報擔任中央秘書長,鄧小平共主編了 70多 期《紅星》報。由于欄目眾多,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紅星》報深 受紅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的歡迎,被稱之為“一面大鏡子” “一架大 無線電臺’’“黨和紅軍工作的指導員”和“紅軍倶樂部”,僅在江西蘇區, 發行量就達173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