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7
毛澤東到達瓦窯堡時,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張浩(林育英)從 蘇聯回到陜北,向中共中央口頭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關于建立反法西斯統一人民陣線的決議精神。毛澤東、朱德分別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 府主席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發表《抗日救國宣 言》,提出愿同一切抗日反蔣者訂立停戰協定,進而組織抗日聯軍和國防政府。
1935年12月9日,在北方黨組織的推動下,北平爆發了一二九學生 愛國反日運動。運動迅速席卷全國各大中城市,學生們還下鄉進行救亡宣 傳。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促 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發展。
在這種新形勢下,中共中央有必要對整個形勢作出科學的分析,制定 出適合新情況的政治路線和戰略方針。
12月17日,黨中央在陜北瓦窯堡鎮張聞天住的窯洞里,舉行了政治 局擴大會議。會議由張聞天主持。
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王稼祥、劉少奇、張浩、鄧發、凱豐、李 維漢、郭洪濤等人出席會議。
會議通過了兩個重要決議,即《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 議》和《關于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提出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及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方針。
12月27日,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曰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瓦窯堡會議后,毛澤東開始籌劃出兵山西和綏遠的決策,準備紅軍與日本侵略軍直接作戰。
首先,成立了以劉志丹為總指揮的北征軍。由紅二十八軍第七十八師和軍委騎兵團組成,擴充兵員,加強訓練,沿黃河東岸北上神府地區,保衛河防。其次,組織以周恩來為首的后方工作委員會,主要任務是鞏固蘇區,征集兵員,做好支前工作。其三,做東北軍和西北軍的統戰工作,向張學良和楊虎城主動提出:全部停戰,全力抗日討蔣,原防互不進攻,互派代表商討停戰辦法,建議成立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互相交換密電碼,建立聯絡關系;并且派出西北中央聯絡局局長李克農攜同在榆林橋戰役中被俘的東北軍團長高福原,到洛川與東北軍將領第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進行聯絡談判。
就在準備抗戰,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的緊張工作中,1936年就悄悄地來臨了。毛澤東為抗戰日夜作準備,賀子珍也在她的科長任上沒日沒夜地工作著。
紅軍到達陜北后,因人稀地貧,加之國民黨軍隊的封鎖,部隊供給成了大問題。
毛澤東決定召幵一次高級軍事會議,專門討論紅軍的發展和如何解決 中央紅軍及紅軍官兵的給養問題。
1936年1月31日,會議在陜北延長縣召開。
會上,幾種不同意見爭論十分激烈,有的建議向北發展,有的主張打到西部的寧夏去。
毛澤東認為,解決紅軍的困難,最好是東渡黃河,打到山西去,其理由 是:東征可以把抗日主張發展到華北去,可以解決給養問題,補充兵員問 題,以及籌款和其他物資問題,因為山西汾河流域較富庶,籌款、擴兵較容 易,并且閻錫山的部隊物資充足,消滅一批敵人就可繳獲一大批物資。
毛澤東的意見,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贊同。
2月18日,毛澤東正式下達了《關于東征的作戰命令》,要求林彪、羅 榮桓率領紅一軍團,徐海東、程子華、劉志丹率領紅十五軍團,務必在2月 21日晚8時開始,在黃河西岸溝口、河口附近同時秘密渡河。
黃河以東是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天下。閻錫山把山西視作自家花 園,連一只野兔也不愿放進。此時他擁有8萬部隊,有自己的兵工廠,甚至 山西的鐵路都是窄軌的,一般火車根本進不去。為此,他和蔣介石、馮玉祥 等人曾經大打出手,混戰中原,尸橫遍野,流血漂櫓。最后連蔣介石也奈何 不得這個“閻老西”!
閻錫山對紅軍渡河作戰已有防范,除在黃河東岸沿線的20余個縣布 防重兵外,還修筑了無數明碉暗堡。
閻錫山以為,憑仗黃河天險和堅固的工事,紅軍縱使插翅也難飛渡。
東征前,林彪奉毛澤東之命來到黃河西岸,對東岸敵軍的工事設施、 兵力配備、火力配備進行了觀察,選定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的渡河點。
起先,他們計劃從冰上渡河,不料,1936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回暖提 前,才2月份,黃河就開始解凍,冰河融化,白天黑夜,黃河上下到處可聽 見“咯吱咯吱”的冰塊崩裂之聲。
林彪臨時決定:用船渡河。
20日夜,林彪、聶榮臻向部隊下達了渡河命令。
晚8時,一支由24人組成的先遣突擊隊在夜幕的掩護下,迅速向河東劃去。船抵江心,河水的咆哮聲、木船與冰塊的撞擊聲,打破了黃河的寂靜。敵人發覺了渡船上的紅軍。
霎時,槍聲大作,密集的子彈飛向河中。
突擊隊戰士們冒著彈雨,越過驚濤,全力劃向河東。
船靠岸了,突擊隊員們飛身躍上河岸,奮力沖鋒,突破了敵人的防線。
第二天天剛亮,各路突擊隊上了岸。
閻錫山苦心經營的、自吹自擂為“固若金湯”的河東防線,一夜之間土 崩瓦解了。
兩天后,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全部渡過黃河。
25日,林彪率紅一軍團進至中陽縣關上村時,發現了一股敵人。經偵 察,該敵是晉軍獨立第二旅第四團和一個炮兵連。
林彪發現這里是一條大川,如果利用有利地形,將敵人閱圍在川里, 敵人一個也休想跑掉。他決定迅速消滅這股敵人。
林彪馬上同聶榮臻磋商,制訂了作戰計劃,一師由西北向南打,二師 由南向北攻,兩面夾擊敵人。
晉軍獨二旅是閻錫山的王牌部隊。過去閻錫山打仗,哪里吃緊就把這 張王牌打在哪里。晉軍稱獨二旅為“滿天飛”。閻錫山逢人就吹噓“我有獨 二旅,任何部隊都不怕”。然而,此時閻錫山做夢也沒想到,他的獨二旅這 次撞上了更強的“天敵”。
夜幕降臨。
林彪看準攻擊時機,一聲令下,一師、二師發動了攻擊。
敵人發現前后都有紅軍,感到大勢不妙,于是拼命突圍。紅軍則利用 有利地形,奮力殺敵。
閻錫山的“滿天飛”獨二旅,這次被林彪殺得人仰馬翻,雞飛狗跳,真 是滿天飛。
戰至深夜,敵人全部被殲。這次戰斗,紅軍繳獲敵軍槍支200余條,山 炮3門,生俘400余人。
關上村一戰,晉軍元氣大傷。紅軍兵鋒所向,敵人聞風喪膽。閻錫山企 圖將紅軍阻止在呂梁山以西的計劃宣布破產。
3月初,林彪、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繼續東進,連續攻占孝義,總九峪, 并逼近戰略要地同蒲路。
閻錫山見紅軍長驅直入,心里十分著急。他一面向蔣介石發電報請求 援兵,一面調集3個步兵師、1個炮兵旅向紅一軍團駐地總九峪進攻。
林彪起初以為晉軍只有幾個團的兵力,決定在總九峪將其全殲。3月10曰晨,林彪、聶榮臻下令向敵人發起攻擊。敵人的第一道防線被沖破.,兩 軍隨即展開激戰。晉軍利用山邊窯洞,不斷炮擊紅軍陣地。打到晚上,紅軍 才發現,敵人不是幾個閉,而是14個團。地形對紅軍不利,加之敵兵力較 多,林彪感到這是一股銳敵。他一思忖,一下子消滅這股敵人不大可能,立 即同聶榮臻商量,決定致電毛澤東,請示撤出戰斗,另尋機會殲敵。毛澤東 回電,同意部隊后撤。
總九峪戰斗中,林彪率部共消滅晉軍兩個團,繳獲一批軍用物資和糧食。
閻錫山被林彪紅一軍團吃掉一部分兵力后,再不敢同紅軍大打了。他 的戰略方針是:力保地盤和交通線。為阻止紅軍再東進,他組織一批地方 武裝,諸如“防共保衛團”“公道團”等,配合其主力,沿汾河、同蒲路設防。
到瓦窯堡。不久,東北軍在蔣介石的一再嚴令之下,分三路向瓦窯堡進攻,國民黨駐陜北高雙成的部隊也乘機人侵。此時周恩來與張學良等人經過延安談判,中共同東北軍、十七路軍完全同意停止內戰、一致抗毛澤東根據晉軍的變化,迅速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林彪、聶榮臻率紅一軍團南下,徐海東、程子華、劉志丹率紅十五軍團北上,使晉軍首尾不能兼顧。這一著,打亂了閻錫山的防守部署。
3月中旬,紅十五軍團打到了太原市郊。然而,在東征作戰中,紅二十八軍軍長劉志丹不幸犧牲。
5月5日,東征紅軍回師河西;毛澤東于5月21日重新回日的協議。為了更好地直接領導和鞏固新的更大的西北根據地,更易爭取 東北軍和西北軍,中央決定遷都保安,將瓦窯堡讓給東北軍。
6月21日,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率中央黨政軍機關安全撤出瓦 窯堡,經安塞縣境,于7月11日抵達保安縣城定都。賀子珍和蘇維埃銀行 也隨中央機關遷往了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