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3
賀子珍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之后,她第一次向黨組織提出了一個要 求:“我想去北京,我想瞻仰主席的遺容,我想去看看天安門。”
去北京是賀子珍藏在心中已經整整30年的愿望。她提出這一愿望時 吐字艱難,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出來。有關部門馬上把賀子珍的這一愿望匯 報到了北京,到了黨中央。
1979年9月3日,這一天的上海機場秋髙氣爽,萬里無云。賀子珍在 上海市委的歡送下登上了黨中央專門派來接她去北京的專機。在飛機上, 她支撐著身子,看著窗外祖國的大好河山,心潮如天空中的云朵不斷涌 動,翻滾……悠悠歲月,難忘的往事再次襲上心頭。
賀子珍一下飛機,就被接到了 301醫院。
原來在上海負責她的醫療的醫生、兩名護士、兩名服務員,也跟隨她 一起來到北京,全力保證她此次來京的健康。
這是賀子珍60多年來第一次進北京城!
這時正好是新中國成立30周年。賀子珍第一次來到她為之浴血奮戰 的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那是幾十年間多少回她只能在圖片、電視里矚目的地方。
她終于來到了北京!
但是,來到北京后,賀子珍的心情反而不能平靜下來,在30丨醫院—?安 頓下來,她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要去毛主席紀念堂,_仰毛澤東的遺荇。她 的要求馬上得到了答復:同意!然而,為了安排她的這次活動,上海和北京 的醫務人員卻煞費苦心。因為從醫療的角度看,賀子珍愿不能到毛主席紀 念堂去的。她的神經經受不住過強的細激,過分強烈的刺激會造成她梢神 的崩潰。建國初期驟然聽到廣播里毛澤東的聲音,1958年與毛澤東廬山的 會見,都使她的神經受到嚴重的刺激,現在她的身體比過去更差,半身偏 癱,還患有糖尿病,如果出現上兩次大發作的狀況,后果不堪設想!
但是,賀子珍這次到北京來,不正是為了瞻仰毛澤東的遺容嗎?不去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只能夠縮短停留的時間,設法控制她的情緒,不使她 陷于過度的悲痛之中。
9月18日,李敏、孔令華帶著孔寧寧、孔東梅一起陪同賀子珍去毛澤 東紀念堂。
臨行前,護士盧泮云在倉促之間給她塞上了一塊粉紅色的手絹,賀子 珍看了一眼,就從兜里掏了出來,搖搖頭,說:“這塊顏色不好,不能用。"
盧泮云明白了她的意思,立即給她揣了一塊色調素雅莊重的,賀子珍 這才滿意地收起來。
上午9時,一輛紅旗轎車沐浴著金色的秋陽,把賀子珍送到了天安門 前。李敏和孔令華推著輪椅上的賀子珍,走過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_ 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然后進人毛主席紀念堂大廳。賀子珍是坐在輪椅上 從毛主席紀念堂正門進人的,映入她眼簾的是神態安詳的毛澤東的大理 石雕像,此時,她的眼淚就像泉水般涌出來。李敏、孔令華,還有她的外孫 孔寧寧、外孫女兒孔東梅,把事先準備好的一個花圈,敬獻在毛澤東的坐 像前。這是一個一米五高的桃形絹花編成的花圈,鍛帶上寫著“永遠繼承 您的遺志”、“戰友賀子珍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敬獻”。
賀子珍默默地在像前,久久不愿離去。但是,這一次賀子珍沒有痛哭。 隨后,李敏和孔令華推著賀子珍來到了毛澤東遺體陳列室。賀子珍坐在輪 椅上輕輕地繞著毛澤東的水晶棺靈柩慢慢地轉了兩圈,專注地凝視著安詳長眠的老戰友,久久地望著毛澤東的遺容,她的神情十分悲傷。眼淚涌 上來,她又咽下肚去,剛一咽下去,眼淚又涌上來,但是賀子珍竭力保持平 靜,然而,最后她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淚像串串珍珠緩緩地在臉 上流淌……
醫護人員看到賀子珍這個樣子,怕她因此再受到刺激引起她的病來, 忙把她推進了休息室。
來到休息室,賀子珍擦干淚水,她抬頭望著墻上毛澤東手書的七律 《長征》詩,好半天一句話都沒有說,記憶的大門又打開了,賀子珍怎么能 忘記毛澤東寫這首詩時的情景:
那是44年前的事了,1935年6月,紅軍翻越岷山,毛澤東立于岷山之上舉目遠眺,起伏的群山,宛如彈丸,被紅軍踩在腳下。此時紅日髙照,岷 山紅裝素裹,遠處旌旗點點,跨越萬水千山的紅軍仍在前進,勝利在向這 支鋼鐵般的隊伍召喚……毛澤東頓覺一股豪情充溢胸間,如湍流洶涌,如 萬馬奔騰,一時詩情涌動,神思飛揚,吟出了這首氣勢磅礴的《七律?長征》,后又斟字酌句,于10月完成。
毛澤東對這首詩,自己也很滿意和喜愛,多次將詩句讀給賀子珍聽。
44年后的今天,賀子珍站在鑲嵌了這首詩的墻旁,感到一種異樣的親 切,仿佛當年站在毛澤東身旁,聽他吟誦詩句……她簡直看得癡呆了。突 然賀子珍覺得心中有個聲音響起來了,那是毛澤東的聲音,不,是她自己 的聲音,不,是她和毛澤東的聲音,他們正在齊吟: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賀子珍就在心里吟誦著這首詩離幵了休息室。
賀子珍從毛主席紀念堂回去后,在301醫院里,她仍時常回憶起這段 日子。在她心里,并不是她參觀了毛主席紀念堂,而是和毛澤東本人見了 一面,就像當年在廬山。此后,她又去參觀人民大會堂,她先看了宴會廳、 大會場和上海、北京、江西、湖南廳。之后,她又來到一間小房間,里面擺著 臥具和辦公用品。當她得知這就是毛澤東的休息室時,頓時百感交集,斜 靠在毛澤東當年坐過的藤椅上,雙手掩住臉面,大滴大滴的淚水從她的指 縫間無聲地涌了出來。
這以后,賀子珍就在北京住下來,從1979年9月到1981年5月,住了 近兩年的時間。在北京住的期間,許多中央領導同志如鄧穎超、康克清、曾志、劉英、彭儒、朱仲麗等老戰友來醫院看望她。老戰友和她一起回憶難忘 的戰爭年月,暢談粉碎“四人幫”后國家生機勃勃的新氣象,這使她感到分 外親切和愉悅。
盡管組織上在各個方面給賀子珍提供了最好的條件,但由于她長期生 活在南方,剛到北京時,氣候、飲食諸方面存在許多不適,健康又出現了反 復,她的糖尿病曾一度加重。賀子珍是一個懷舊的人,時間一長,她又懷念 起上海來了,她向中央提出要回上海。中央領導同志告訴她:北京和上海 她可任來任去、常來常往。
不久,在上海的哥哥賀敏學來信,說上海有個氣功師治偏癱有奇效, 某某經治療后竟能行走如常了。這終于促成了賀子珍的南下。
1981年5月,賀子珍心滿意足地從北京回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