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
眾所周知,朱德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人。他性情溫和,見 他虎下臉訓人是很難的事情。但是在上井岡山之前,為整軍紀,朱德 !卻發過三次大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28年,朱德率領湘南起義的部隊來到華王廟趙家祠駐歇,飼養 ;員看戰馬長期奔波勞累,于是把馬栓在趙家祠里的木柱上,以免戰馬露宿。夜深了,四周都很寂靜,戰士們都休息了,只有個別還在忙碌著。
朱德按照其多年軍旅生涯養成的習慣,開始査哨。他突然想起了 他的戰馬,想去看看它,于是就問伺養員戰馬在哪里。還沒等詞養員 回答,朱德就發現戰馬被拴在趙家祠堂里的木柱上。他仔細地看了看 那柱子,頓時,他臉色大變,立刻轉頭盯著詞養員,指著那柱子生氣地 說:“這馬必須得另外找個地方拴。祠堂年代已久,萬一馬發起性子, 把柱子拉倒,房子坍塌了,可不好向老百姓交代。”
詞養員看著老總如此地生氣,就立刻道歉道:“您別生氣了,都怪 我啊,沒有想到這一點。我現在馬上去找地方拴馬。”
朱德嘆了口氣說:“算了,你也別自責了,不過,下次一定要注意 啊。”說完就和詞養員一起找了起來。他找了很多地方,都因會損害 民眾利益而放棄,終于在門前的平地上發現了七根旗桿石。朱德上前摸了摸,確定結實后,還發現上面有個小洞,便親自動手,幾個人一起把馬拴在了旗 桿石上。
后來人們就把這七根旗桿石改名為拴馬粧,就是為了紀念朱德體恤百姓、愛民 如子。
另一次,當部隊路過一個村子駐歇時,熱情的鄉親們都拿自家的稻草給戰士們 睡覺,讓戰士好好休息,養精蓄銳,有力氣去干革命。然而,第二天早上,戰士們沒 把稻草捆好就準備離去。
朱德發現后大怒,一邊自己動手把稻草捆好,一邊對著在場的所有戰士大聲說 道:“以后不許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把鄉親們的稻草捆好才能離開。一旦違反,就 按照軍規處置。”
當天,一個軍官就挨了批評和訓斥。在場的老百姓不停地勸阻,不停地替他求 情,朱德心里其實很不想訓斥人,但是為了整頓軍紀,給百姓一個交代,他還是堅守 原則,有錯就得罰。
他深情地對鄉親們說:“鄉親們吶,你們可是我們的親人啊,他們這些人連自己 的親人都可以傷害,難道不該訓斥嗎?不要替他們求情,讓他們好好反省一下,吸取教訓。”
又一次,朱德的部隊在一個村子停了下來,同樣的,晚上戰士們沒地方睡覺,老 百姓把自家的門板拆下來,給戰士們當床睡,這讓戰士們都睡了個好覺。等到第二 天部隊要走的時候,由于門板上沒有鄉親們的名字,也沒有做什么標記,于是就導 致很多門板難以歸還。
當時的混亂驚擾了朱德,他立刻前去。看到老百姓的門板被攤得到處都是,于 是大喊了一聲:“都給我安靜下來,你們這是怎么弄的?搞得真是一塌糊涂! ”
朱德立馬就召集部隊,嚴肅地對戰士們說:“我們對老百姓好,搞暴動簡單;對 老百姓不好,搞暴動難。要干好革命,必須靠我們的老百姓啊,他們才是我們的親 人、我們的戰友,沒有他們,我們怎么可能打敗敵人,怎么可能過好日子呢?”戰士們 都慚愧不已,主動拿著門板一家一戶去詢問,還向老百姓道歉,行軍禮,直到把所有 的門板都歸還給老百姓后才離開。
此后,紅軍又增加一條軍規“借門板,寫名字,好歸還。”老百姓們看到朱德部隊 那么嚴明,有紀律,大家都很欣慰,感到革命有希望,好日子不遠了,而且非常支持 紅軍。
1928年3月31日,朱德率部隊從靈官廟經臺崗寨,過龍源沖,到神州河,宿營三口鋪,朱德住盧家祠。
當晚,紅軍就召開軍人大會,進行整軍和紀律教育,還頒布了十條軍規。這十 條軍規,都是朱德就一路上發現部隊的不良現象而提出的,為的是讓軍隊更加有組 織性、紀律性,和百姓和睦相處,以使軍民“魚水情深”。
(口述:陽啟明等;地點:安仁縣黨史辦;整理:張麗、肖海艷、肖發生)
上一篇:滿門英烈
下一篇:斷喉不屈女豪杰肖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