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
天生石桌面朝天,
農友贈梵立四邊;
古樟做伴溪水潺,
在此讀書賽神仙。
這是一首永新縣人民隨時可以脫口而出的詩句。為什么永新縣 人民如此熟悉這首詩呢?這首詩又是誰寫的呢?
原來在1928年5月,毛澤東在機要秘書賀子珍的陪同下,率領紅 軍三十一團部分戰士從井岡山來到塘邊村,開展土地革命的調查 研究和試點工作。毛澤東進村后,執意要住到農民家里去,和農民同 吃同住一起生活,最后住在了貧農協會會員周姬香家里。
塘邊村坐落在永新縣的西鄉,是一個山區小村,三面環山,地理環 境優越。山上松柏成林,郁郁蔥蔥;山下樟樹成片,棵棵樟樹猶如巨傘 遮天蔽日,是H天乘涼的好去處。村前梯田層層,由高漸低近十里,是村里人民的主要勞作地點;田垅兩側的山腳下各有一條潺潺流水的小 溪,是村里人民的水源之一,同時更為小山村增添了靈氣秀色。
周姬香家是傳統的磚木結構建筑,房屋雖然寬敞涼爽,但當時為 了躲過兵匪,卻把窗戶設計得很小,使得室內陰涼昏暗,光線特別差。
如果要讀書寫字,即使大白天也需要點燈,這可愁壞了毛澤東。毛澤東常說:“飯可 以不頓頓吃,但書可得天天讀嘞!”確實,毛澤東非常愛符書,每天堅持看書是他的 老習慣。既然周姬香的環境不適宜讀書,毛澤東只好另覓他處裔書。
第二天一大早,東邊剛現魚肚白,毛澤東就獨自出門來到屋前屋后、村前村后 走走看看,尋尋覓覓。不一會兒,走到離塘邊上層約半里地的一棵西蘋-占樟下,見 有一塊巨石,褐黃色、兩人合抱那么粗、髙近三尺、橢圓形、頂上凹凸中間略顯平而。 巨石的一側溪水常年流淌,另一側則是當地群眾上山干活必走的羊腸小道。毛澤 東繞著這塊巨石細細打ffi,越看越感興趣,越瞧越開心,情不自禁地贊美道:“好地 方呀好地方,真是天助我也唷!”
翌日早晨,毛澤東早早地就坐在這塊巨石上,人神地看起書來。
幾天后的一個傍晚,毛澤東照常來看書時,卻驚奇地發現這里變了樣,巨石的 周圍多了四個石斃。幾經詢問后才了解到,原來是幾位老貧農細心地發現了毛澤 東天天早晨和傍晚都喜歡來這塊巨石上看書,于是大家決定,趁毛澤東中午不在.巨 石上看書的時間,在巨石旁又立了四塊可當髡子坐的大石頭。毛澤東非常感動,心 中十分喜悅,便有感而發地吟道:“天生石桌而朝天,農友贈発立四邊;古樟做伴溪 水潺,在此讀書費神仙。”以此來表達對農友的感激及心中的容悅之情。
從此以后,毛澤東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會來到這里讀書,無論刮風下雨、霜雪嚴 寒,從不間斷。時間久了,塘邊的群眾都親切地稱這塊巨石為“毛委員讀書石”。
毛澤東離開村子后,這個故事在當地廣泛地流傳開來,成為永新縣人民膾炙人 口的佳篇。于是,不斷地有人來這里讀書,把讀書這個好習慣傳承下去,使得永新 縣人才輩出。
(口述:胡衛華;地點:井R山會師紀念館;整理:曾詩楊、陳鋼)
上一篇:一口米酒中的紀律
下一篇:一塊鹽腌白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