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
春城一別,匆匆數栽。兄懷救國救民大志,遠渡重洋, 尋求興邦救國之道。而南昌一舉,世人矚目,弟感佩良深。 今雖暫處逆境之中,然中原逐鹿,各方崛起,鹿死誰手,仍未可知。來信所論諸點,愚意可行,弟當勉力為助。兄若再起 東山,則來日前途不可量矣!弟今寄人籬下,終非久計,正 欲與兄共商良策,以謀自立自強。希即枉駕汝城,到日唯處 一唔,專此恭候。
這是當年朱德在上堡整訓時,他云南講武堂的同學、結拜兄弟國 民黨十六軍軍長范石生寫來的一封信。正是這封信成就了一段“朱 范合作”的佳話。
朱德等率領起義軍在上堡、文英、古亭等地經過近一個月的休整 和訓練,軍威大振。雖開展群眾工作增進了軍民團結,但部隊給養問 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尤其是槍支彈藥無法得到補充。戰士們的 子彈袋都癟下去,萬一有什么大的戰斗,根本無法應對。傷病員也沒 有藥物來醫治,特別是傷勢重的傷員光靠草藥治療一時很難見效。
眼看隆冬臨近,這些問題的解決也變得更為緊迫。為此,朱德、陳 毅等人吃不下、睡不著、坐不穩,整天為這些關系部隊生存的問題憂慮不堪。
一天,上堡街來了一名陌生人,此人自稱是駐在湖南東南部汝城的國民革命革第十六軍的一名軍官,姓韋,是奉范石生軍長之命給朱徳送一封信。
朱德讓勤務兵把那人請進“萬和堂”,直言道:“我就是朱德。”
那人見這場景先是愣了一下,心想,“這就是傳說中的朱德,如此平易近人。”
勤務兵見狀,又補充道,“這位確實是你要見的朱軍長。”
滿臉疑慮的韋軍官聽后,趕忙掏出信籠遞給朱德。朱德打開信,看若范石生熟 悉的簽名,心中蕩起一陣喜悅;一邊讓人好好招待范部來的信使屯某,一而找陳毅、 王爾琢等商量。
“仲弘,你有所不知,南下時恩來以防不測,給我寫了一個與十六軍黨組織聯系 的介紹信。”朱德給陳毅一個驚喜,然后給他看介紹信。
“十六軍現駐湘南,軍長是范石生。這個軍的黨組織是丨926年恩來在黃埔軍 校時建立的。那時,范部剛改為第十六軍,要建立政治部,恩來通過王德三派了一 批云南籍共產黨進入十六軍,組成政治部,建立黨組織。現在軍里還設有政治部 呢!”朱德一邊說,一邊把范石生的信遞給陳毅。
陳毅一口氣把信讀完,還是感到意外:“這個范石生,靠得住嗎?我肴還要多槲 酌,謹防其詭計啊!”
朱德讓陳毅和大家坐下,把范石生的出身和與他結拜及其與蔣介石的關系等 情況一一作了介紹。最后,他就信中,“弟今寄人籬下”一句進行分析,認為這是范 的真實意思。說明范同蔣介石、同粵系、桂系和湘系軍閥皆有矛盾。這種情況下, 同范石生合作,既可隱蔽目標,積蓄力量,又可伺機發展。
大家一致認為此事可行。但陳毅也提醒道?.“主意不錯,但這種合作要有我們 的獨立性才行。”大家紛紛表示只要這樣,我們就去合作。為表誠意,朱德決定親自 前往汝城與范石生談判。
十一月二十八日,朱德率領作戰參謀王德海和黃文書及縱隊選出來的五十多 名身強力壯、機智靈活的戰士從上堡出發,前往湖南汝城。歷經濠頭一險,次曰上 午朱德帶隊伍進汝城與第十六軍四十七師師長曾日唯談判。
談判一開始,朱德便代表共產黨和起義軍提出了三個條件:“我們是共產黨的隊伍,黨什么時候調我們走,我們就什么時候走;給我們的物資補充,完全由我們支 配;我們內部組織和訓練工作等,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干涉。”這個幾乎是苛刻的條件,將談判陷于僵局。
次日晨,范石生趕到汝城,與朱德見面。同學之誼、坎坷之路、未來之舉都成為 他倆久而未敘、共同關注的話題。朱德談及商己巧扮伙夫頭脫險吋說道:“如今敵 在暗,我軍在明,自是正而交戰,也損失累累,且軍隊供給不足,望弟給予幫助。”
范石生當即慷慨接受了朱德的三個“苛刻”條件,還與朱德協議:朱德的部隊, 暫用十六軍四十七師一四0團番號,張子淸、伍中粢部暫用一四一團番號,朱德化名王楷;所有軍隊按一個閉的編制,先發給一個月的薪餉,并立即發放彈藥和被服。
中午,范石生命人專門擺酒設宴,為朱德接風洗塵。
第二天,范石生在汝城外儲能小學召集部下開重要會議。
“弟兄們,今天很高興地街訴你們,我們十六軍又增人添丁了。”范石生臉上洋 溢著說不出的激動之情,接著指著朱德說道:“這位是新到任的四十七師副師長兼 一四o團團長王楷將軍。”
“王將軍是我滇軍之前輩,在下范某之義兄。今后,弟兄們服從王將軍就是服 從我范某!”范石生振臂一呼地說。
在座的各位長官心想,能得到范石也如此委以重任的一定非等閑之輩,遂將目光集中在朱德身上。
輪到朱德講話,他若有所思但脫口而出地說:“弟兄們,我叫王楷,也叫朱德。” 范部許多師團官座都退朱德在滇軍接觸過的部下。聽到朱德,整個臺下掌聲不斷。 朱德利用這個機會,痛斥蔣介石的卑劣行徑,并提出“打倒新舊軍閥”的口號,在軍 中贏取了共鳴與尊重,也進一步推動了“朱范合作”的順利進行。
起義部隊補給、槍彈、醫藥等得到及時供應,渡過了暫時的困難。朱德嚴肅的 臉上也平添了許多笑容。這段佳話真可謂:
朱范合作,一段兄弟情緣巧助紅軍蓄力量;中國人民,打倒新舊軍閥爭取民主奪自由。
(口述:李宗漢,地點:崇義上堡鄉;整理:張變青、張玉蓮、唐慶紅)
上一篇:朱德巧扮伙夫頭
下一篇:最后的黨費--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