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
——讀《紅色家書》有感
劉洪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些先輩絕大多數正值青春年華,為了中國革命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井岡山斗爭時期,無數先烈正是因為有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前赴后繼、團結殺敵,才取得了一次次勝利。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對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中華民族才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時代在變,但信仰未變,作為領導,要始終同與以習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井岡山不折不扣落地落實。
二、厚植人民主體這個“根”,做群眾的貼心人
“為求主義實現而奮斗,為謀民眾利益而犧牲,又有甚么緊要。”“加入共產黨,是為大多數工農無產階級謀利益。今死于敵人之手,心中無恨。”王器民、江詩詠等革命先烈用生命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生動內涵。習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戰爭年代,面對的是血與火的考驗。如今,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少了,但我們更應珍惜崗位、努力工作。在新時代致富奔小康的長征路上,我們更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積極回應人民新期盼,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擔當實干的工作作風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攻堅破障解決各類難題,讓井岡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堅守跨越發展這個“本”,做事業的開路人
“把全部愛我的精神,灌注在我們的事業上,不要一刻的懈怠、消極。”這是劉愿庵給妻子周敦婉的遺書。王孝錫在被捕之后仍不忘民族獨立之大任,書寫了“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的悲壯凱歌。他們把畢生獻于共產主義事業,甘做殉道者,勇當急先鋒。時代在發展,共產黨人肩負的歷史使命沒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井岡山作為共產黨人初心的發源地,在中國革命中作出巨大犧牲和貢獻,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加速井岡老區振興,推動井岡山實現“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實現跨越發展”的奮斗目標。
四、夯實黨的建設這個“基”,做班子的帶頭人
“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我為中國革命沒有一文錢的私產,三個幼兒的養育費要累著諸兄嫂。”“我犧牲生命,把一切貢獻于革命,是為了尋找自由……桃三成人,可繼我志,我無念。”在劉伯堅和鐘志申的家書中,我看到了共產黨人潔身自好、追求平等的高尚情操。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創造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有力地保障了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作為新時期的,我們更加需要學習和弘揚革命先烈們的優良作風,切實增強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始終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自覺守“紀律之規”,知黨紀、懂黨規,畏黨紀、敬黨規,形成遵規守紀的高度自覺,給自己拉起做人做事、為官用權的“警戒線”,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品讀《紅色家書》,關鍵在于要從中汲取營養、感受力量,始終保持敢于涉險灘、敢于破藩籬、敢于擔責任的闖勁,為實現井岡山跨越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而不懈奮斗。
(作者: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書記、井岡山市委書記)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