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7
井岡山斗爭時期,無數共產黨人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宏偉壯志,為了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拋頭顱,灑熱血,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共產黨人價值觀永遠值得我們傳承和弘揚。
對黨忠誠: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核心要義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井岡山斗爭在短短2年4個月的時間里,犧牲的革命烈士就有4.8萬余人。廣大共產黨人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抱著“為主義而犧牲”的堅強決心,面對威逼利誘大義凜然,遭受嚴刑拷打忠貞不渝,同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斗,許多人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對黨忠誠的慷慨壯歌。蓮花縣委書記劉仁堪在敵人的酷刑面前鐵骨錚錚、守口如瓶,敵人割掉了他的舌頭,他就用腳趾蘸著自己口中流下的鮮血,寫下“革命成功萬歲”六個大字,充分顯示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英雄氣概。為掩護紅四軍主力撤離而受傷被捕的朱德之妻伍若蘭,在吊打、踩杠子、插竹簽、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各種嚴刑中堅貞不屈,直至頭顱被敵人砍下都沒有透露關于朱德和紅軍的半點消息,只留下一句錚錚誓言:“共產黨人從來不怕死,若要我低頭,除非日頭從西邊出,贛江水倒流!”井岡山時期其他膾炙人口的“劉真慷慨就義”“謝開甲寧死不屈”“曾寶華全家護印”等英雄兒女的忠誠壯舉,在后人心中樹起了不朽的豐碑,也為紅旗高高飄揚、革命奪取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實事求是: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思想精髓
90年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層巒疊嶂崎嶇蜿蜒的井岡山區,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高舉革命的鮮紅旗幟,點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這是實事求是的偉大實踐。在攻占南昌、長沙的起義失利后,毛澤東根據大城市敵強我弱的革命形勢,獨辟蹊徑,引兵井岡,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退卻,創立了第一塊革命根據地,闖出了一條新路。在創建根據地過程中,毛澤東同黨內一些主張“焦土政策”以及遠離大本營、冒進湘南的“左”傾錯誤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同時將支部建在連上,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從政治上、思想上鞏固了黨的領導。可以說,沒有實事求是,就沒有井岡山根據地,就沒有井岡山道路,也就不可能有后來革命的最終勝利。
群眾至上: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本質要求
平心而論,毛澤東率領的這支吃了敗仗的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當地的群眾之所以要冒著性命之憂去接納,主要在于我們黨的利益與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統一性和內在一致性。紅軍一到井岡山,就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制定了我們黨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農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土地,極大地激發了革命熱情。紅四軍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簽發的《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旗幟鮮明地指出:紅軍宗旨,民權革命;革命成功,盡在民眾。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踐行黨的宗旨、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具體體現。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敵人嚴酷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中,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成功地做成了毛澤東所說的世界各國從來沒有的一大“奇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祉,從而獲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鼎力支持。
艱苦奮斗:共產黨人價值觀的重要基石
在“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足萬擔”的井岡山,加上國民黨的軍事“會剿”和經濟封鎖,我們黨和人民遭受的困境是空前的。在自然環境和斗爭環境都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我們黨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廣大官兵一起挖野菜、啃干糧、吃紅米飯、喝南瓜湯,組織耕田隊發展農業生產,開辟和恢復大隴、草林圩場,溝通赤白貿易,組織群眾熬硝鹽,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克服困難才渡過難關。為了節省燈油,毛澤東晚上在茅坪八角樓辦公只點一根燈芯,正是在這盞燈下,他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在陡峭的挑糧小道,40多歲的朱德軍長堅持和戰士們每天往返100多里下山挑糧,“朱德的扁擔”成為美談。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被美國作家斯諾稱為共產黨人身上蘊藏著的一股巨大的“東方魔力”,這股力量是興國之兆、勝利之本。
清正廉潔:共產黨人價值觀的鮮明底色
當官不能圖個人發財,這是共產黨的“規矩”。井岡山斗爭時期,共產黨的很多就是嚴于律己、廉潔奉公、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典范,展現出了共產黨人的人格魅力和浩然正氣。毛澤東率秋收起義余部上井岡山,一開始就制定和頒布了嚴明的紀律,這些做法后來在戰爭實踐中逐步完善,從井岡山時期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發展到后來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今天我們建設廉潔政治仍有借鑒意義。部隊掰了老百姓的苞谷,毛澤東發現后,即放下一塊銀元埋在土里,并插上木牌加以說明。轉移到中央蘇區之后,紀律嚴明,不謀私利,對群眾秋毫無犯,建立了懲防并舉,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黨風廉政建設機制,處決了謝步升、左祥云等腐敗分子,有效地預防和遏制了腐敗行為的發生,增強了的廉政意識,使蘇維埃政府成為“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
上一篇:井岡山精神的當代意義
下一篇:讓偉大的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