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p>
這是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時所作《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的一句詞。
51年后,這句詩詞中的一幕讓人似曾相識。
2016年農歷春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南下來到江西。在井岡山,習先后來到革命烈士陵園和茅坪八角樓革命舊址群,瞻仰革命先烈并參觀毛主席和朱德元帥住室。
井岡山與上海、、延安、西柏坡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v觀90多年黨史,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幾代領導人與井岡山有著深厚的緣分,領導人們以各種方式詮釋著自己的“井岡山情結”。
毛澤東三度為井岡山寫詩詞
說起毛澤東與井岡山的緣分,可以簡單概括為兩個時間節點和三首詩詞。
首先要回到上個世紀20年代。1927 年底到 1928 年,由朱德率、彭德懷率領的部隊相繼到達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成功地在井岡山開辟了一片革命的區域。
對革命搖籃的濃郁情結也體現在毛澤東的詩文中。在毛澤東創作的六十七首詩詞作品中,有三首以“井岡山”為題。
早在上世紀20年代,他創作了《西江月·井岡山》,其中寫道: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正是這首詩使黃洋界名揚天下,甚至使其成為井岡山的代名詞。
解放后,1965年5月,毛澤東重回井岡山。當年5月22日到達茨坪,在井岡山賓館115房間一住就是七個晚上。
期間,毛澤東奮筆寫下了《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井岡山》。其中,現在廣為流傳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就出自《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難忘的井岡山之行后,鄧小平復出
“文化大革命”期間,鄧小平受到批判。1969年10月,他被送到江西省新建縣。
在江西達三年之久的鄧小平,提出要到井岡山看看,并作些調查。經中央辦公廳同意后,江西省委具體安排鄧小平夫婦到井岡山參觀。
1972年11月13日,鄧小平一行輕車簡從,乘坐一輛蘇制“伏爾加”小轎車從新建縣住地出發,多年沒有這樣的外出活動了,已是68歲的鄧小平,不時地看著窗外,顯得格外高興。
在茅坪,鄧小平參觀了八角樓等舊居舊址。當時,他仔細觀看毛澤東住房陳列的木床、桌子、油燈等文物,還坐在當年毛澤東坐過的木凳上說:當時蠻艱苦,革命真不容易。
4天后,1972年11月17日,鄧小平離開茨坪。臨別時,他對當地同志說:“你們在這里很辛苦,過去毛主席在這里干革命時很窮,現在還是窮,以后會好的。”
就在這次井岡山之行的幾個月后,鄧小平正式復出了。1973年3月,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決定恢復鄧小平國務院副總理職務。
江澤民五度考察江西 首訪便登井岡山
政知道(微信I黨:upolitics)梳理發現,江澤民擔任總書記時曾五度考察江西。井岡山則是他出任總書記后的首訪之地。
1989年10月,剛擔任總書記不久的江澤民第一次來贛考察。他登上井岡山,走訪了茅坪、黃洋界、烈士陵園等地,瞻仰了毛澤東、朱德等同志的故居。
江澤民在井岡山視察期間,每到一地,總是叮囑:“飯菜要從簡,就吃當地的蔬菜。”并提議吃一餐紅米飯、南瓜湯,他吃著紅米飯,深情地說:“這是當年毛委員和紅軍戰士常吃的,紅米飯顏色是紅色的,越嚼還越香??!”
他邊吃邊語重心長地說“雖然我們今天不再像井岡山斗爭時那樣每天吃紅米飯了,但光榮的井岡山革命傳統一天也不能忘掉。”
此后的1995年3月、1996年大京九鐵路全線開通、1998年江西省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江澤民都親臨江西。
2001年,江澤民第五次踏上了江西的土地。當時他勉勵江西各級領導大力發揚光榮的井岡山精神。
胡錦濤曾四論井岡山精神
媒體曾報道,胡錦濤曾先后三次上井岡山。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曾四次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談論井岡山精神以及如何弘揚井岡山精神。
1993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第一次上井岡山,提出井岡山精神“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政治優勢”。此后2003年8月和2007年7月26日,胡錦濤在不同場合再論井岡山精神,并指出:井岡山精神對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009年農歷臘月二十九,胡錦濤再次來到井岡山市。在考察中,胡錦濤指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需要井岡山精神。
現今,說起井岡山,除了革命舊址,還有一處地方也會被提及,那就是井岡山學校。黨的十六大后,為加強新世紀的教育培訓,2002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浦東、井岡山、延安建立三所學校。2005年3月,學校開學暨竣工時,胡錦濤專門發出賀信。
習與井岡山:多來這里看看很有必要
公開報道顯示,這是習第三次登臨井岡山。他早前任地方大員和國家副主席時,兩度考察江西,均來到井岡山慰問。
早在1986年擔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時,習就與井岡山所在的吉安市結下了緣分。據《廈門日報》報道,1986年,習代表廈門市與吉安市簽訂了《經濟技術友好合作協議書》。此后,當年習代表廈門與吉安簽訂的這份協議書,一直維系著兩市友好往來。
28年后,2014年,吉安市駐廈辦主任王志宏受訪談及當年協議成效時說,在兩地黨委、政府的推動下,10萬吉安人來到廈門工作。借助廈門交通港口優勢,吉安豐富的資源找到了走出去的通道。
對于井岡山所在的江西老區,習關懷備至。2015年3月6日上午,習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席間,習過問囑咐江西各級一定要把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放在心上。
這次考察期間,習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他沿著109級臺階拾級而上。他說,多來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讓廣大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習還來到茅坪八角樓革命舊址群,這里是他向往的地方。聽說毛澤東當年住室里的桌、床、凳都是原物,他囑咐一定要保護好。
下一篇:賡續“紅透底”的血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