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井岡山紅色培訓的第一課就是了解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產生于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一新。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的實際,認真探索民主革命的規律,逐步弄清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的若干問題。從不同角度深化了對中國民主革命的認識。這些論述,正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1924年,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工農運動得到大發展,北伐戰爭節節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擴大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為即將到來的土地革命準備了條件。但是,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叛變革命的國民黨按照蔣介石“寧可枉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的旨意,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進行了瘋狂地屠戮。
革命志士的血沒有白流,中國共產黨從中深刻懂得了一定要掌握槍桿子,有一支自己獨立領導的革命軍隊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接著,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百色起義等,這些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創建紅軍的歷史新時期。其中,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為中國共產黨開辟一條嶄新的民主革命道路,作出了具有開拓性的貢獻。根據中共八七會議的決定,1927 年9月9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率領以工農革命軍為骨干的五千人發動了秋收起義。由于敵強我弱,起義受挫。是繼續強攻大城市長沙、以卵擊石,還是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地區,暫時保存自己,另謀遠圖,成了當時問題的焦點。毛澤東力排眾議,從敵大我小的實際出發,說服部隊向敵人力量弱小的邊僻的農村轉移,取道萍鄉,沿羅霄山,向南進攻。自文家市放棄打長沙的計劃,到9月29日永新村三灣改編,一系列決策和行動表明,這支紅軍力量實際上已經開始踏上了一條中國式的民主革命的獨特道路。10月27日,部隊服從黨組織的領導開到蘭花坪茨坪,把革命紅旗插上了羅霄山中段的井岡山。
井岡山地處湘贛兩省的邊陲之地,邊界數縣高山丘陵起伏連綿,遠離中心城市,是敵人統治力量鞭長末及的地區,而便于革命力量得以保存和發展;邊界自然條件有獨到之處,氣候適宜、動植物的生長條件良好,可以為部隊提供一定的物資給養;這里還有扎實的群眾基礎,大革命時期,邊界黨組織曾獲得過發展,農民協會力量壯大,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紅色風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經過大小十余次戰,在這一帶安營扎寨,完成了事關革命大局的戰略轉移,開始了為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而艱苦卓絕的斗爭。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殘部與毛澤東會師,兩軍計萬余人,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從此,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井岡山根據地大力發展黨組織,深入開展土地革命斗爭,鞏固擴大紅軍力量,建立湘贛邊界工農政權,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第一個立足點。它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進程中第一座歷史豐碑。與此相應,通過艱苦奮斗,開創中國式民主革命道路的革命精神就是井岡山精神。
在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實踐中,紅軍創造了人民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經驗,形成了以“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實事求是、勇闖新路,艱苦奮斗、敢于勝利,依靠群眾、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井岡山精神,對中國革命的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上一篇:曾志:魂牽夢縈井岡山
下一篇:長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