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5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永恒的精神家園。肖克上將曾經說過:“昔日井岡,今為課堂。繼往開來,當仁不讓”。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是我們黨和國家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高度重視和倍加珍惜黨的歷史,注重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營養。運用歷史經驗指導和推動未來發展,歷來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做好理想信念和教育,最好的形式就是學習革命歷史,通過有系統、有專題、有體驗地學習歷史,讓學員從中感悟老一輩革命家的理想情懷,從而提升自己的修養。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其中就有文化建設。但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是紅色文化的建設。“井岡山就是學習黨史和提升修養的最好熔爐”。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引導把理想信念化為對奮斗目標的執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攻堅克難的勇于擔當,用井岡山精神點亮理想之光,補足精神之“鈣”,因此井岡山紅色培訓模式應運而生。
記得2010年大學畢業之際,我獨自一人背著行囊踏上從北京西開往井岡山的列車,一路的暢想 和期待縈繞著要抵達目的地的激動與興奮。此時此 刻,那一天的情景在我的眼前還是那么的清晰明朗。那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綠油油的油菜花肆意的綻放著,一股撲面而來的清爽讓我沉醉其中。那時候的我怎么也沒有想到,我竟與井岡山這塊紅色的土地結下不解的緣分,而這一干就是九年。
在這里我見證了一批批來井岡山探尋“道路”的,見證了學校的成長壯大,更見證了井岡山 紅色培訓事業的蓬勃發展。我是幸運的,和我一樣從事著教育工作的老師們也是幸運的,因為這里拉近了我們和時空的距離;在這里,還有和我一 樣的年輕人,雖然我們不是導游,卻知道井岡山每 一處舊址舊居的故事;我們中有的不20出頭,卻遠離繁華似錦的大城市,哪怕家在山下,也難得回家一趟;我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們是在這片紅土地默默耕 耘卻能量滿滿的年輕人。
打開電腦提到井岡山紅色培訓一大串的術語盡現眼前。那么井岡山紅色培訓是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呢?
簡而言之,就是把繼承黨的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把井岡山時期的歷史經驗與改革 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結合起來,構建以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以現場體驗為主要形式,努力提高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以井岡山斗爭歷史和 井岡山精神為主要內容,通過專題教學、現場教 學、互動教學、紅歌教學、音像教學等各種教學方 式,對參加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的學員們進行黨史、國史的培訓。通過一系列紅色教學課程,追尋先輩足跡,領悟井岡山精神,在歷史與現實的碰撞 中,以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接受井岡山精神的洗 禮,從而獲得精神的激勵。
那么帶班老師在整個培訓中充當的是什么樣的角色呢?我認為是集文化的傳播、精神的傳承,做 一名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員學習的激勵者、具體 活動的策劃者,集紅色文化的傳承于一身的教學管理人員。帶班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作為整個學員培訓的參與者又是培訓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 節。總得來說,帶班老師以培訓教學行程為主線,為保證培訓效果和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做一系列計劃和安排以及相關輔助工作和延伸服務的一位“雜家”。
我們從事的是井岡山紅色培訓的工作,同時也 是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我們更應該帶頭學習好紅色文化。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那么,如何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如何用井岡山精神指導帶班管理工作呢?
—、“堅定執著追理想”——爭做井岡山精神的宣講員
習總書記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 劑”,他指出,用井岡山、延安的紅色資源回溯和重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信念,有力地推動了理論 教育和教育更有成效地深入的頭腦中。
井岡山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大熔爐”, 井岡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堅定信念。理想信念 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 就會迷失目標偏離方向,一個組織,一個政黨更是 如此。但對理想信念的培育不是單一的途徑就可以 完成,必須輔之立體的、多方位的教學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院形成以現場體驗式教學為主,綜合運用專題教學、案例教學、社會實踐教 學、音像教學、訪談式教學、激情教學等多種教學 形式相結合的“井岡教法”。
同時,發揮學校文化“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巧妙地反映到櫥窗展板、播放音樂,外出教學的車載音像也是黨史、黨建、國情、警示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學員置身其中,處處感受到濃厚的教育氛圍。通過感性與理性相結合教學方式,讓學員更為全面的了解老一輩無產階 級革命家為理想而奮斗的艱苦歲月,增進對革命先 輩的敬仰和懷念,感受理想信念高于天的崇高境界。
風雨洗盡了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跡,但更給我們后人留下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是一種沉甸甸的歷史重感,是一場血雨腥風的殘酷。親歷井岡山, 讓學員更加透徹理解“革命”、“信仰”、“無畏” 等詞的真正含義;組織學員靜心聆聽井岡山的故 事,給予學員跨越歷史長河帶來更多的思想震撼。
作為帶班老師直接面對的是學員,同時作為學校對外宣傳的一扇窗,必須提高自身的內在素養和 教學技巧,面對歷史發展的新時期、新任務、新要求,為實現自身價值而不懈努力,而樹立“爭做井岡山精神宣傳員”的職業理想規劃。
實地組織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引導學員,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當年革命先烈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歲月,仍然矢志不渝、堅守信念?是什么 激勵著當年這些革命先烈經歷了慘烈悲壯的戰爭, 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尋中國解放之路?
那些血雨腥風的歲月已然成為過去,井岡山精神卻已成為了永恒。尤其是對于肩負推進改革、加 快發展、創造中國新的崛起新的輝煌的一代人來說更是具有現實意義。在當今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年 代,不少人信仰缺失。而學員們也必須要通過這樣 的學習活動,從圣地井岡汲取更多的精神動力,加強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明晰價值取向,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

二、“實事求是闖新路”一干教工作“律動”起來
“實事求是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也是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它不但是井岡山精神永葆生命力的瑰寶,更是今天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和社會發展的關鍵。
作為革命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播媒介——帶班老師,在日常實際工作中,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學員培 訓的需求,從實際出發,從現實情況著眼,正視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講解的技能,充分利用紅綠資源,將歷史事件、紅軍戰爭、紅軍生活情景融入講解教學的過程中,寓教寓樂,才能因講解需求不同做到因人施教。在實踐中將劣勢變成優勢,將優勢發揮到極致,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培訓需求。
干教培訓不同于以往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而是需要帶班老師在革命故事的發生地引導學員轉換角色,在歷史發生的場景中讓學員親身感悟。那么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更需要自身不斷積淀,才能厚積薄發,堅持學習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不計私利,敢為人先。
三、“艱苦奮斗攻難關”——實現教學工作者角色轉變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不能丟。在車水馬龍,科技迅猛飛速發展、意識形態多元化的 今天,我們在教學上更是需要有正確的精神境界。
帶班老師在日常中扮演著整個教學計劃的實施,策劃與組織于一身的綜合調度者,一方面要求老師需要扎實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要求老師有過 硬的身體素質。帶班老師在教學計劃實施的時候, 經常因為天氣的原因,風吹日曬,為更好服務學員而風餐露宿,也因為屢屢追求極致而蒙受著各種各樣的委屈。在問題發生的時候,在受到學員誤解的時候,首先需要的是一顆平和積極的心態,《周易》里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前進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只要 在工作中吃的苦中苦,堅持不懈,充滿汗水和耕耘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四、“依靠群眾求勝利”——讓帶班教學管理成為一種情感服務
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才會全身心的投人其中,作為一名弘揚新風正氣的老師,在實際的工作中更是需要充分“依靠群眾求勝利。”
井岡山是革命的搖籃、革命的圣地,每一條路、每一道水都流傳著動人的故事,每一座山、每一棵樹,都可能蘊藏著悲壯的史詩,每一處革命遺跡,都承載著非常厚重的信仰。井岡山革命斗爭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井岡山精神是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用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注入民族血脈而傳承于世的寶貴精神財富。
今天的井岡山,仍舊保留著眾多的革命舊址遺 跡,流傳著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并積蓄和傳承著 紅軍的精神品格和優良傳統。讓學員來到井岡山的任何一處教學點,學員們都能感覺到自己是受教育的,靈魂能夠得到洗禮。
在工作中學會換位思考,“甘于奉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現不和諧的因素時 一定要記得自己是一個紅色文化傳播的工作者,需要沉著冷靜的心態去面對出現的不可預見的問題。 在日常的帶班教學過程中,要創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通過現場體驗等方式讓理想信念入腦人 心,喚醒意識,進一步強化學員的意識,進而動員每一名參訓的立足本職,爭做“四講 四有”合格。
穿越歷史的風雨,精神在傳承中不朽。從昨天到今天,從夢想到現實,井岡山精神終將成為一代代共心中不曾遠離的記憶!而作為井岡山紅色文化培訓中心教師的我們,更要為所從事的這份偉大的事業而自豪。每一次跟學員的交流,每一次跟學員一遍又一遍穿梭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舊址舊居,我仿佛看到當年紅土地里發生的故事是那樣的歷歷在目,看到學員們寫的發自內心的培訓感言,是那么的開心,那樣的欣慰,也許這正是信仰的力量,就是讓今天超越明天,讓歷史告訴未來的感動和夢想綻放的幸福。
上一篇:【井岡山精神學習體會1500字】2018井岡山學習心得-以實際行動踐行井岡山精神
下一篇:井岡山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