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2013年11月底12月初,電能計量中心2013年度優秀在中心黨委的組織下奔赴“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參加由電力公司黨校與井岡山市紅色文化培訓中心精心安排的教育主題活動。
巍巍井岡山,悠悠革命情。
豐碑無語,行勝于言。
歷史是一座豐碑。走進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紀念堂吊唁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周墻上密密麻麻嵌刻著的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和正中那塊莊嚴肅穆的無名烈士碑。大家重溫了入黨誓詞,再次感受到對心靈的強烈沖擊力,更加堅定了跟中國共產黨走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了認真負責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和信心。
站在大井朱毛舊居前,仿佛看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狹小、簡陋的小屋里運籌帷幄,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培育了永放光芒的“井岡山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的歷史篇章。
到底是什么,比只有一次的生命還重要?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對黨堅定的理想信念。
建立革命根據地,離開艱苦奮斗精神是無法實現的。毛澤東、朱德等黨和紅軍領導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帶領井岡山軍民自己動手挑糧、種菜、編草鞋、挖草藥、熬硝鹽、辦軍械廠,克服各種困難艱險,打破重重包圍封鎖,鞏固和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當時條件的艱苦程度真是難以想象,吃的是難以下咽的野菜根、紅米飯,而這些東西在當時已是上等的飯菜了。站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我們深深體會到革命勝利成果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倍加珍惜。
秉承井岡山精神,發揚井岡山精神。
重溫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依靠群眾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是我們黨在艱難困苦時期取得勝利的法寶,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井岡山精神依然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和前進的動力。
井岡山斗爭充分體現了解放思想的實質,如果思想不解放,決策不堅決,舉措不創新,秋收起義的農軍如果在當時的中共中央堅持城市暴,動要“成為自發的農民暴,動的中心及指導者”的“左”傾盲動主義的干擾下去攻打長沙的話,那么革命的火種將很快被反動派撲滅,也就談不到紅軍的建立、革命的延續,更沒有新中國的建立了。聯系我們現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就更加深刻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而解放思想是科學發展的前提,是推動科學發展的現實要求。今天我們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必須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在工作中秉承井岡山精神,培養自身戰略思維和駕馭全局的能力。
大家都認為,開展此次活動很有意義,很成功。可以用“源、緣、圓”三個字來概括。第一個“源”,是源頭的源。大家來到井岡山,緬懷革命先烈,探尋革命之源、思想之源、精神之源,心靈受到了洗禮,思想有了升華,激發了做好工作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