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3
在我國漫長的解放歷史中,經歷了無數的曲折,井岡山會師與長征就是其中不得不說的兩個事件。在井岡山勝利會師不久之后,工農紅軍便開始了長征,那么這兩次事件又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呢?
井岡山會師與長征其實是一前一后發生的。1927年,毛澤東領導當時秋收起義的部隊順利到達井岡山,在此后的一年時間里,逐步建立起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當時南昌起義失敗以后,朱德等人仍堅持奮斗在江西等地方。在聽說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之后,便派人前去,幾經周折,終于與井岡山地區的部隊取得聯系。在經歷了一系列曲折之后,兩個部隊終于在井岡山勝利會師。這便是著名的井岡山會師。據悉,在井岡山會師之后,中國工農紅軍的力量逐漸壯大,由于懼怕紅軍勢力日益壯大,對自己的統治造成威脅。于是蔣介石便對工農紅軍發動圍剿。由于中央軍隊提錢摸清了敵人的底細,并且采取了正確的領導,蔣介石軍隊的前四次圍剿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卻仍然沒有死心,在1933年對工農紅軍發動了第五次圍剿。
在這次反圍剿行動中,由于王明左傾錯誤的錯誤領導,并且拒絕接受毛澤東的正確建議,于是第五次反圍剿行動失敗。紅軍在萬般無奈下,只能選擇長征。長征的時間從1934年到1936年,一共走過了兩萬五千里,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挫折。以上便是井岡山會師與長征。
井岡山會師是指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的勝利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井岡山會師路線由整個會師歷程刻畫。
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細致策劃黨的進一步路線,創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九二八年一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分隊伍,來到了湘南地區。在黨中央的命令與安排下,再加上當地農民軍的支持,發動了湘南武裝起義。同年三月,湘南蘇維埃政府成立。
三月底,起義軍難以支撐,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裝繼續堅持斗爭外,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部隊和農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轉移。井岡山會師路線由著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于4月中旬抵達江西省寧岡縣的礱市,與毛澤東統率的井岡山部隊勝利會師。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兩軍會師后,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為政治部主任。井岡山會師之后,形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此時做了許多相關報告,鼓舞了士氣,終于最終中國共產黨成了燎原之勢。重組后的中國革命軍是當時中國共產黨力量最為強勁的隊伍,井岡山會師路線被稱為中國革命歷史轉折路線之一。
井岡山會師的意義在于大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和軍事,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黨和群眾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偉大意義。
井岡山會師的意義是壯大了武裝力量,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會師匯集了湘贛邊界革命的武裝力量,井岡山業已成為中國革命武裝力量的匯合點、中國革命的立足點和中國勝利的出發點。保存、培養和鍛煉了紅軍事,井岡山會師后,一大批堅定信仰馬列主義的工農紅軍指戰員,經歷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在艱難困苦的戰爭年代他們得到了鍛煉和磨礪,增強了革命信念,培養了革命意志,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和對敵作戰水平。在偉大的井岡山斗爭中,一大批優秀紅軍指揮員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歷經艱辛磨礪,遍嘗甜酸苦辣,脫穎而出,鍛造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代開國元勛。井岡山會師,保存了一大批紅軍政工和軍事,造就了一大批國家棟梁和民族精英。
井岡山會師的意義還有開創了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朱毛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的成立,加快了井岡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推動了井岡山的革命斗爭繼續向縱深發展。井岡山會師后,極大地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實力。
上一篇:井岡山會師的前后經過
下一篇:井岡山會師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