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9

資料圖:毛澤東和朱德會面的龍江書院。
新華網南昌6月6日電(記者梅世雄)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后保存下來的部隊,與毛澤東率領的攻打長沙失敗不得不上山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兩支同樣敗退的起義軍,在井岡山匯成了一支再也打不垮的紅色雄師。
4月24日,毛澤東和朱德在江西寧岡礱市的龍江書院會面。這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光輝的一頁,從此,“朱毛”的名字便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很長一段時期,國民黨還認為‘朱毛’是一個人。”91歲的老紅軍、井岡山斗爭時期參加革命的羅維道說。
1927年9月19日前后,是毛澤東參加革命以來最困難的一個時期。
此時,他領導的秋收起義遭遇嚴重挫折,起義軍已從5000余人減少至1500余人。9月19日夜晚,毛澤東在前敵委員會會議上,斷然主張放棄進攻長沙,轉移到農村山區。
繼續進攻長沙,這是中央原有的決定,不這樣做,會背上“逃跑”的罪名。但,毛澤東提出向農村進軍的意見,開創了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轉折。
“毛主席要在井岡山落腳,必須得到袁文才、王佐的支持。”94歲的永新籍老紅軍袁林,當年是當地少先隊的隊員。
袁文才、王佐在大革命時期都受過革命風暴的洗禮,袁文才在1926年就加入了共產黨。不過,兩人對毛澤東率領的這支工農革命軍并不了解,擔心革命軍“火并山寨”,也曾請革命軍“另找高山”。
袁林回憶說,當時,在工農革命軍中也有不少人提議解除袁文才、王佐的武裝。
毛澤東不僅沒有解除袁、王二人的武裝,反而一見面就分別送給袁文才、王佐100支和70支槍,令他們非常感動。得到袁文才、王佐的支持,毛澤東就著手創建以寧岡為大本營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27年9月29日,工農革命軍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此時,部隊已減員至1000人左右,部隊精神不振,紀律松弛,一些長官仍像舊軍隊一樣打罵士兵,加上受傷和得瘧疾,掉隊、離隊的人越來越多。
進村當晚,毛澤東在“泰和祥”雜貨鋪召開中共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對部隊實行整頓和改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把部隊由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在部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
三灣改編是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開端,在實踐中為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型的革命軍隊奠定了基礎。正如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所指出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兩軍會師后,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
“全軍下轄6個團,兵力達6000多人。”袁林說,這年6月,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井岡山勝利會師,使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支具有北伐戰爭傳統和戰斗力很強的部隊聚集在一起,不僅大大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而且對紅軍的創建和發展以及井岡山地區的武裝割據都有重大意義。
1928年12月上旬,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創建的紅5軍主力800多人,轉戰數千里,突破敵人的重重圍追阻截,來到了井岡山。
紅4軍、紅5軍的會合,實現了井岡山的第二次會師。這次會師,進一步加強了井岡山的武裝斗爭力量,使之成為全國各根據地中人數最多、戰斗力最強的一支紅軍。
上一篇:井岡山會師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
下一篇:近代的井岡山會師簡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