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6月11日上午9時,津南區2019年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訓班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隆重開班。我校副校長劉國強致歡迎辭。津南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工商聯黨組書記張夢懷作動員講話。津南區工商聯副主席郭英義、辛樹江,各鎮、開發區、長青、農業園區負責同志和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共50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張夢懷指出,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區工商聯選擇在井岡山舉辦培訓班,意義十分重大。井岡山是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希望學員們在接下來的培訓中,重溫井岡山斗爭史,接受井岡山精神熏陶,進一步增強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實事求是闖新路、開拓創新求發展,助力津南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張夢懷對全體學員提出三點要求:一要認真學習。轉變身份角色、端正學習態度,仔細參觀、認真聽講、勤于思考,深刻理解、準確把握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和實質。二要遵守紀律。樹牢“四個意識”,遵守學校規定,服從班委統一管理,嚴格請假制度,確保人身安全。三要增進團結。珍惜短暫的相處時光和難得的同窗機會,互相幫助、互相理解,不斷增進學員之間的感情和工商聯的凝聚力、向心力。
開班儀式后,李春耕教授作了《井岡山斗爭和井岡山精神》的專題教學。
下午,在教官的帶領下,全體學員身著特色培訓服,來到大井基地,開展了組建紅四軍、風雨同行、誓師大會、兩軍競技、傷員救護、搶灘登陸等紅色拓展訓練。
12日的井岡山,霧氣和雨水交織,透著些許涼意,但學員們的學習熱情絲毫沒減。



一大早,大家就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敬獻花圈,默哀鞠躬,深切緬懷革命先烈,感悟崢嶸歲月,牢記革命艱難,倍加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老師現場講授“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學員們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離開烈士陵園,大家來到黃洋界哨口。1928年8月30日,紅軍在廣大群眾的支援下,依托黃洋界哨口工事,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打退了四個團的進犯之敵,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偉大勝利。結合這一革命遺址,老師帶領大家深入學習了依靠群眾的井岡山精神,并一起朗誦起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隨后,大家來到了茅坪八角樓。這里曾是井岡山斗爭時期湘贛邊界黨政軍領導機關和紅軍后勤機關所在地。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主席經常在這里居住和辦公,并在此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著作,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光輝思想。在毛主席的居所,竹筒鐵盞清油燈靜靜地矗立在書桌上,八角樓的燈光依然照耀著四方,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全體學員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攀高峰。


下午的現場教學首先來到大倉紅色講習所。老師帶領大家參觀了大倉梅塘荷廊、林氏惟梅翁祠、大倉講習所等教學點,重溫了當年毛澤東和袁文才會見時走過的路線和毛袁會見時精彩故事。


隨后,來到龍江書院。它是清光緒二十年、由客籍紳民捐資修建的書院。1928年4月底,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與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隊伍第一次在此會面,掀開了中國紅色革命歷史新的篇章。同時,這里還是當年培養工農革命軍軍官的地方,是國防大學的前身。
結束了一天的現場教學,大家雖然有些疲憊,但是收獲頗豐――心靈接受了洗禮,情感受到了震撼,得到了鍛煉。此時,習總書記的深情告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再一次回蕩在大家耳邊。




6月13日上午,全體學員參加了“井岡精神永放光芒”主題訪談教學。井岡山斗爭時期早期將領袁文才之孫袁建芳,早期將領王佐之孫王生茂,原中組部副部長、井岡山老紅軍曾志之孫石金龍,分別深情講述了革命前輩積極投身革命、舍小家為大家的英雄事跡。學員們深切感受到革命前輩對黨忠誠、信念堅定、一心為公、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為先烈們的事跡所打動,不覺熱淚盈眶。井岡山老紅軍后代、電視劇《井岡山》主題曲原唱者江滿鳳為大家教唱井岡山民歌,并講述了電視劇背后的故事。通過這次訪談教學,大家紛紛表示,要憶苦思甜,將井岡山精神繼續發揚光大,為津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下午,在茨坪革命舊址,安排了“實事求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的現場教學,著重講述了陳毅同志的感人事跡。爾后,集體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系統學習井岡山斗爭史,再次感悟井岡精神的根與魂。
在完成了全部教學課程后,舉行了隆重的結業儀式。學員代表楊月春、劉子春作典型發言。學員代表以歌唱、朗誦等形式暢談學習體會、抒發內心感悟。區工商聯副主席郭英義作總結講話。最后,我校副校長唐蘇明與津南區工商聯各位領導共同為全體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至此,培訓班圓滿結束。載著沉甸甸的寶貴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全體學員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