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8
7月7日,武夷學院第十期“青馬工程”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班在我校正式開班了。開班儀式上我校常務副校長吳·巴特爾對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情歡迎,并從此次活動為什么來、學什么、怎么做三個方面做了深刻解讀,為同學們指明了方向。武夷學院團委副書記鄭洪輝也對同學們提出了希望和寄語,勉勵同學們在此次實踐培訓中能夠真正有所學、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獲。之后由巴特爾校長和各位老師對實踐隊進行了授旗。
開班儀式后,同學們一起聆聽了井岡山大學歐陽小華教授講授的專題課《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課上,歐陽教授用詳實的史料和生動風趣的語言帶領同學們重溫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了解了井岡山精神的內涵,為接下來幾天的實踐活動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下午,大家一起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和井岡山斗爭全景畫館,館內珍藏的一件件歷史文物、一份份文獻資料、一尊尊雕塑、一幅幅畫像仿佛讓人重新回到了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使得同學們對井岡山的革命歷史和井岡山精神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刻的領悟。
7月7日是盧溝橋事變八十二周年紀念日,井岡山也籠罩在連綿大雨里,似乎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緬懷著先烈。同學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冒雨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緬懷先烈,為烈士敬獻花圈,并重溫了入團誓詞。隨后,大家參觀了井岡山碑林,碑林陳列著一百三十九塊精湛的書法碑刻,每一塊石刻的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革命故事。參觀完碑林順山而下來到了井岡山雕塑園,在現場教學中,生動的雕刻與老師的講解更讓同學們認識到井岡山精神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所換來的!
7月8日,同學們來到了大井毛澤東舊居,并參觀了幾位井岡山革命領導人的故居,近距離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生活條件的艱苦,也對何長工同志無私奉獻,勇挑重擔的精神感到敬佩。
為了更加切身體會紅軍生活,鍛煉學員們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團隊合作能力,學員們加入了薪火特訓營。在教官的帶領下,訓練以輕松愉快的紅色拓展項目開始了。
在紅色拓展項目結束之后,為了致敬三灣改編,教官把學員們分成28和31兩個團,正式開始訓練,第一項任務就是自主設計團旗團徽,學員們齊心協力,出謀劃策,出色地完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團旗團徽。


中午,大家自己烹制紅軍餐,在艱苦樸素的環境下,炊事班的各位戰友團結協作,做出了豐富美味的紅軍餐。餐后,大家自覺地收拾碗筷,自己洗碗,發揚紅軍不麻煩老百姓的優良品德。還跟著教官跳起了洗衣舞。




午后,學員們在連綿細雨之中依然堅持訓練,兩團進行搶灘登陸的比拼,各團成員齊心協力,互不相讓,勇于拼搏。讓我們深刻理解了團結就是力量,體會了當年紅軍團結一心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精神!


之后,同學們還進行了傷員救護的訓練,體會到在那個戰火紛飛年代搶救傷病員的緊張。


最終,學員們在“我們是最棒的團隊”比賽中,完成了今天的訓練任務,也感受到了深厚的戰友情誼。

晚上八點天空慢慢下起了小雨,但仍熄滅不了學員們對“印象井岡山”的好奇和熱情!時間一到,演出正式開始,當年紅軍如何在井岡山扎根及建設根據地、如何抵抗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等歷歷在目,特別是當演出到紅軍戰士為了奔赴前線只能忍痛離別新婚妻子,不少學員留下了感動的眼淚。燈光相映,炮火轟鳴,讓學員的內心都受到了深深地震撼,在這些英雄面前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在國難當頭的戰火中舍小家為大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井岡山的那些革命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大家!

7月9日,學員們來到了龍江書院,龍江書院作為毛澤東和朱德第一次的會師地點,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武裝力量,對鞏固擴大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學員們在書院里認真聆聽著那段歷史,若有所思。

接著,學員們來到附近的井岡山會師紀念館,根據講解員介紹和觀看這里陳列的文物標語,我們更能感受到朱毛會師對井岡山革命的發展的重要性,它是歷史的轉折,也是革命力量凝聚的標志。


八角樓的名氣學員們早已有所耳聞,為了一睹這個毛澤東同志點亮星火,屢創革命指導文章的小閣樓,學員們來到了茅坪革命舊址群,走進八角樓,眺望八角天窗,仿佛望到了毛委員那年的那片天。


下午,學員們來到煙雨朦朧的黃洋界景區,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高海拔的陡峭地勢,坎坷不平的山路,紅軍最終能以弱勝強,擊退敵人,不禁讓親臨于此的我們敬佩不已。

在黃洋界教學現場,我們心潮澎湃和講解員老師同聲高頌毛主席的詩篇《西江月·井岡山》,學員們齊聲朗誦,鏗鏘有力,聲振林木,令人印象深刻。

朱德的扁擔是不少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當年那條挑糧小道就在黃洋界,為了能更深刻地體會紅軍不畏艱難,肩挑重任的精神,學員們親身體驗了這條凹凸不平,陡峭險峻的小山路。

路途中,學員們雖然一個個氣喘吁吁,疲憊不堪,但依然咬牙堅持,不言放棄,體驗結束后,在大家流滿汗雨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在親身體會了革命先輩戰斗生活的不易之后,學員們更加堅定了自己報效祖國的決心。


7月10日,學員們來到曾志墓和小井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那些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在講解員的悲情敘述下,學員們對這些革命英雄無不哀婉痛惜,懷著沉重的心情向烈士墓碑默哀鞠躬。


道別了烈士墓碑,學員們來到龍潭風景區,景區中的瀑布群十分壯觀,傾瀉在學員們眼前的瀑布猶如從天而降的銀鏈,震撼無比。從翻山越嶺的纜車上俯瞰青山綠水,別有一番風景。

隨后學員們前往中國紅軍第四軍醫院舊址,這是紅軍戰士療傷的重要場所。講解員告訴我們,當時醫療條件有限,紅軍戰士經常得忍著劇痛手術和上藥,張子清同志更是發揚了舍己為人的精神,獻出自己的藥品給戰友們。聽到這里,大家都對這位張子清同志感到深深的敬佩。


下午,學員們進行了“傳承紅色 唱響經典”紅歌教學。在黃老師和曾老師的帶領之下我們學習了《映山紅》、《十送紅軍》、《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等紅歌。這些膾炙人口的紅色歌謠反映了當年斗爭環境的惡劣,更體現了紅軍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革命情操。


7月11日,上午,我校邀請來了英雄革命烈士袁文才和王佐的孫子袁建芳老人和王生茂老人,老紅軍曾志的孫子石金龍老人、革命烈士江志華的孫女江滿鳳女士為大家講述當年的革命故事。從他們的敘述中,學員們深入地了解革命先輩在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更加全面的理解“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給學員們帶來了一場觸及心底、觸及靈魂的訪談教學。


下午的紅色家書朗讀讓學員們走進革命者的內心深處,品讀最溫暖的人間大愛。三位朗讀老師用他們感人肺腑的聲音朗讀的紅色家書,仿佛讓大家再次看到那個戰火紛飛年代里的生離死別和兒女情長,不少學員更是聞聲落淚,十分感動。

在結班儀式上,三個小組的學員代表上臺分享了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匯報了培訓成果,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次井岡山培訓學習,通過實地參觀、專題講座、現場體驗,讓學員們深刻領會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精神含義;使學員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終身難忘“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大家紛紛表示一定會將先輩們堅韌不拔、吃苦耐勞、意志堅定的革命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去,賦予“井岡山精神”新的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