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吳月娥,1911 年出生在與荊竹山相距不遠的湖南酃縣南流村荷樹窩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靠與 80 多歲的祖母及父母租種地主的田地為生。9 歲那年,荷樹窩連續兩年顆粒無收,地主吳明才把吳月娥拉走抵債,祖母跪求多次無效,父親吳明輝只好到吳明才家當了三年長工才將女兒贖回。不久,父親給地主家上山扛木頭時,不幸被木頭砸死,祖母傷心過度也離開人世,母親只好改嫁謀生,把年幼的吳月娥送給荊竹山的遠房姑姑家當養女。
1927 年 10 月起,工農武裝割據的烈火燃遍了井岡山的每一個村落,16 歲的吳月娥像大人一樣積極參加打土豪、支援紅軍打仗的火熱斗爭中,擔任荊竹山的少先隊隊長,組織少先隊站崗放哨、偵查敵情、看護傷員等工作,并且宣傳和發動群眾參加斗爭。當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 年6 月起,吳月娥正式成為鄉工農兵政府的交通員。
1929 年 1 月,湘贛敵軍進攻井岡山,紅五軍連夜突圍向贛南進發。在各個陣地參戰的赤衛隊和群眾,按照特委的指示躲進大山避免敵人的屠殺,開展游擊戰。吳月娥帶領少先隊員回到了荊竹山,在邊界特委的領導下開展游擊活動,掩護傷兵。1 月 30 日,吳月娥在當地一祠堂里給隊員布置任務時,被還鄉的土豪告發遭敵人圍捕,為掩護同志突圍及傷病員轉移,她不幸被捕。
敵人強押著她帶路尋找紅軍下落,吳月娥暗暗下了誓死不屈之心,絕不出賣紅軍和鄉親們。于是,她將計就計,與敵人一路周旋,最后帶著敵人登上了荊竹山一座陡峭的山峰。崎嶇的山徑小路,到處都是懸崖峭壁,邊上就是深不見底的山谷。走著走著,吳月娥與敵人來到了荊竹山雙馬石的一處崖頂,敵人終于發現情形不對,敵軍連長上前質問,吳月娥突然回頭, 雙手緊緊地抱住敵人,用盡力氣將他向崖邊猛推,與敵人一起掉下山崖。就這樣,吳月娥這位大山的女兒,帶著對敵人刻骨的仇恨,帶著對工農革命無限的忠誠,將自己弱小卻偉大的身軀投向了大山的懷抱,從容就義,犧牲時不滿 18 歲。
吳月娥一生是短暫卻又充實的一生,是坎坷而又壯烈的一生,她和劉胡蘭等許多犧牲的革命烈士一樣,在花一樣的年紀, 為理想為革命為人民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上一篇:陳正人與彭儒荊竹山寒棚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