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
蘇區時期,廣大堅定崇高理想,艱苦奮斗、拼搏奮進,勤政為民、勤勉工作,在異常艱苦的斗爭環境中,創造蘇區黨的建設、軍事工作、 行政工作、群眾工作等各個方面的“第一等工作”,很多經驗為今天各項建設提供重要借鑒。
——創造第一等軍事工作。
軍事工作是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心工作,創造一流的軍事工作是黨和紅軍生存發展、克敵制勝的關鍵。在紅軍力量上,從井岡山下山時3600多人發展到正規軍12萬,還創建了大量的地方武裝,包括獨立師和各縣獨立團、獨立營、游擊隊、赤衛軍、赤少隊等。在紅軍質量上,創辦各類紅軍學校,加強部隊的軍政訓練,不斷提高了軍隊的軍政素質。打勝仗是創造第一等軍事工作的突岀表現。從1930年底到1933年,國民黨接連發動對中央蘇區的四次大規模“圍剿”,分別投入10萬、20萬、30萬、50萬兵力,而紅軍正規軍在最多時的兵力也只有12萬。但是,黨領導紅軍和革命群眾英勇斗爭,采取“誘敵深入”,“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的游擊戰術,連續四次成功粉碎了敵人的“圍剿” 。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不少經典戰例,譜寫了黨的軍隊建設史上的新篇章,為以后奪取中國革命勝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創造第一等行政工作。
蘇維埃各級政府雖然是一個新政權,卻是最精干、高效的政府機構。
蘇維埃政府是一個非常精簡的機構。蘇維埃中央政府機構,最早下設外交、軍事、勞動、土地、財政、司法、內務、教育、工農檢察九部和中央國家政治保衛局(簡稱“九部一局”),除教育部和政治保衛局以外, 其他八個部委都集中在瑞金葉坪一棟小小的謝氏宗祠內辦公,每個國家部委僅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房間。“每個部委工作人員包括部長在內僅 3—5人,個別大的也只有8—9人° ”
地方蘇維埃政府機構和工作人員,“每個鄉蘇政府只配不脫產工作人員3人,區蘇維埃政府15人,縣蘇維埃政府25人,省蘇維埃政府90 人”。據統計,1933年秋中央蘇區全盛時期,蘇維埃政府系統四省60個行政縣兩級政府共有約1800人,鄉僅有1萬人左右。特別是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期間,為了節省一切開支以支援戰爭,中央政府發布命令,重新規定了省、縣、區、鄉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的編制,裁減一切可以裁減的人員。據《紅色中華》報道,1934年3月,黨中央局裁減了通訊、雜務人員35%,挑夫10%,中央政府各部工作人員減少了20%。地方各級政府也精簡了大批人員,例如,瑞金縣蘇維埃政府從前300人,后減為104人, “有些區從前五六十人”,后“亦做到大區三十人,小區二十二人”,人員減少近2/3。
人員減少了,經費開支大大減少,不僅不會影響工作效率,反而通過改進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蘇維埃政府所議事情,議而有決,決而有行,貫徹落實快而有效。開展每一項工作,如擴紅支前、發行公債、糧食動員等突擊運動,都能以“沖鋒競賽” “革命競賽”的方式去提前超額完成任務,蘇維埃各級政府成為最高效的政府。
同時,為了減少決策的錯誤,蘇維埃政府充分發揮監督機制,讓群眾充分參與到蘇維埃的管理中來,從而確保各項政策有效維護群眾利益、 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持。
—創造第一等社會工作。
蘇區時期,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工農群眾,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
為加強社會建設的領導,蘇維埃中央政府專門成立了中央內務人民委員部(簡稱勞動部),設立了各級政府機構,還發動群眾建立各種委員會等社會組織,構建了社會工作網絡。
中央蘇區的社會工作內容多、范圍廣包括文化教育事業、婦女解放、 移風易俗、勞動就業、衛生防疫、社會保障等。為了保障群眾權益,在各方 面都頒布了一批法令,如教育方面就頒布了24個教育法規、條例、章程、 制度、規則、辦法等。
中央蘇區的社會建設成效非常顯著。在教育事業方面,創辦大量列寧小學、補習學校、夜校、問字所,實現每村設立一所列寧小學,兒童免費進行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50%,群眾也能得到較好的教育;在社會文化方面,成立“工農劇社”、蘇維埃劇團,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和群眾性體育活動,讓群眾普遍感受到生活在蘇區的幸福。在婦女解放方面, 實行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實行婚姻自由,嚴禁買賣婚姻,徹底解放了婦女,實現政治、經濟、精神上的真正解放;在移風易俗方面,破除封建迷信,消除陳規陋習,“禁絕煙賭”,廢除娼妓,清匪肅盜,樹立了良好社會風氣;勞動就業方面,頒布《勞動法》,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規定最低限度的工資標準,創立社會保險與國家的失業津貼,保障工人監督等權利,改善了工人階級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衛生防疫方面,專門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開展群眾性防疫宣傳,開展衛生運動競賽,設立診所方便群眾看病,有效預防了重大疫情發生;社會保障方面,建立勞動保護、社會保險、 紅軍優撫等制度,設立免費醫療、失業津貼、殘疾及老弱撫恤金、嬰兒補 助金、喪葬津貼、工人家屬貧困補助金等,使紅軍家屬、困難家庭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創造第一等廉政工作。
蘇維埃中央審計委員會發表的審計報告說:蘇維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蘇區的廉政工作堪稱典范,許多經驗在今天很值得借鑒。
中央蘇區廉政建設,從思想道德和紀律教育這個基礎抓起,把它貫注于“一般的日常生活中”,純化蘇維埃各級的思想,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的最大特點是堅持群眾路線,開展反腐敗斗爭。 在各個區鄉公共場所設立控告箱,充分發動群眾,開展群眾檢舉運動,對貪污、浪費、腐敗等現象進行檢舉揭發。
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建立了比較健全的監督機制。這套富有權威、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包括法制監督、黨內監督、審計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等機制,營造了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圍,有利于鏟除滋生消極腐敗的溫床。
中央蘇區廉政建設關鍵舉措是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實行嚴刑峻法, “貪污公款在伍佰元以上者,處以死刑” 。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領導沒有任何特權。從蘇維埃中央政府處決瑞金縣葉坪鄉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陞,打響了中央蘇區反腐肅貪的第一槍,到查處左祥云貪污案等四起貪污腐敗大案,處決一批貪污罪犯,表明了黨和蘇維埃政府反腐敗的堅定決心,在當時中央蘇區取得了極大的震懾效應。
——創造第一等群眾工作。
蘇區時期,黨和蘇維埃政府秉承“一心為民”的宗旨,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凝結了血濃于水的黨群軍群關系,鑄造了 “真正的銅墻鐵壁” 。
蘇維埃政府不僅頒布《憲法大綱》等一系列法規法令,從根本上保障群眾的各項權利,而且最大限度地發動群眾開展土地斗爭、經濟建設、 文化教育、社會事業等各方面建設,取得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同時還從群眾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把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予以討論,予以解決。
蘇區更是秉承蘇區好作風,“日著草鞋分田地,夜打燈籠訪貧農”,調査研究,訪貧問苦,真心實意為群眾解決油鹽柴米、修橋鋪路等一切實際困難,贏得了群眾的交口稱贊和真心擁戴。
黨和蘇維埃政府真心為群眾謀利益的舉動,讓群眾真心發岀:“共產黨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 “蘇維埃政府是我們自己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