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2
一首《蘇區好作風》的山歌,既唱出了蘇區的好作風,也唱出了蘇區人民對蘇區的真心愛戴,同時也唱出了蘇區爭創一流的關鍵秘訣。蘇區時期,在各方面創造“第一等工作”,關鍵因素是有一批模范帶頭的蘇區。他們無論在任何崗位上,都時時處處走在前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廣大群眾樹立良好的榜樣。
為了發揮的模范帶頭作用,先是興國縣蘇維埃政府提出了 “蘇區十帶頭制度”,隨后在全蘇區倡導建立“蘇區十帶頭制度”。這就是“政治學習帶頭、軍事訓練帶頭、執行勤務帶頭、參軍參戰帶頭、遵紀守法帶頭、購買公債帶頭、節省糧食帶頭、發展生產帶頭、移風易俗帶頭、優待紅軍帶頭” 。在“十帶頭”制度引導下,蘇區各級紛紛行動,當先鋒、做表率,在各項工作中都爭創第一。
一是領袖作楷模。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博古等黨和蘇維 埃領袖,在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勤政為民、無私奉獻等方面,留下了許多 可歌可泣的故事,成為蘇維埃政府各級和廣大群眾的楷模。如時任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帶頭調研,撰寫著名的《尋烏調查》《興國調查》 《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帶頭為群眾辦實事,帶領群眾挖紅井、為謝大娘開天窗等;帶頭節約,堅持不多吃一點鹽、每天吃兩餐飯、三根燈芯減成兩根等;帶頭優待軍屬,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
二是作表率。在擴紅中,《紅色中華》第116期報道博生縣固厚區蘇維埃主席、區公會委員長和區委宣傳科科長,自動報名當紅軍,結果在全區帶動了500余人自動加入紅軍。流南區流南鄉支書和鄉蘇維埃主席自己首先加入了紅軍,結果該鄉模范排全體加入了紅軍。在節省運動中,蘇維埃政府機關率先開展,而后再在群眾中推開,中央政府機關模范帶頭響應號召,不要工 資報酬,還“自帶干糧去辦公”。《紅色中華》 第161期報道,“中央土地部分了田的同志,自 帶伙食來。首先由胡海同志打頭報名寫信回家送一月伙食” “全總執行局決定家在蘇區的工作人員自帶伙食辦公”“長岡鄉蘇維埃的蘇區“十帶頭”制度五個不脫產、不拿薪,自帶飯菜輪流在鄉蘇辦公” 。
三是當先鋒。蘇區時期,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還是在完成黨和蘇維埃政府提岀的各項任務中,廣大都自覺地當先鋒,帶動群眾奮勇爭先。據統計,1932年10月20日至12月20日兩個月內,瑞金、于都、寧都、興國等九個縣,報名參加紅軍的共有89770人,其中黨團員就有41233名,占總數的48%。1934年由于青壯年越來越少,擴紅工作遇到困難,為了完成上級的擴紅任務,瑞金、于都等縣不少區、鄉黨政組織的全體,都集體報名參加紅軍,上級黨組織不得不動員一部分留在地方工作。在蘇維埃的各項工作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始終成為蘇維埃運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