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
為了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保障,蘇區人民在籌糧籌款籌物過程中, 做到了不圖回報、完全徹底,把自身和家里的一切都獻給了蘇維埃,傾其所有支援革命斗爭。
在籌糧籌物中,蘇區人民深深懂得,要保證紅軍能打勝仗、政權鞏固,就必須保證糧食物資供給的道理。他們寧愿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省岀口糧支援紅軍將士。瑞金合龍區楊世瑤,家中僅有三擔谷子,就拿出兩擔半送給紅軍,自己一家以雜糧充饑。婦女們還發動剪發運動,把頭上的銀飾和手上的戒指賣給或捐獻給政府。1933年3月,瑞金的少先隊員每人節省五升谷借給紅軍,僅下肖、武陽、桃黃、壬田和瑞林五個區部分鄉的隊員就借谷1086擔。1934年8月,中央蘇區財政人民委員會提出籌款80萬銀元的計劃,瑞金人民再次掏箱底、翻柜臺,甚至砸鍋賣鐵完成任務。
在積極購買公債及借谷給政府的同時,蘇區人民發起了退還公債票和谷票運動,主動把公債票和谷票退還給政府,為蘇維埃籌措一大筆戰爭經費和糧食。1933年3月,各區鄉群眾熱烈響應《紅色中華》退回谷票的號召,沿江區退回谷票225擔,公債1454元;壬田區灣錢鄉還借谷票40擔;壬田區互濟會會員在“五卅”紀念日退還谷票450擔。黃安區田心鄉一名叫梁崇淆的兒童,鼓勵父母把所購公債大洋兩元如數退還政府。群眾“把紅軍看得如自己的生命一樣”,“要把一切幫助給予戰爭”。
據統計,為支持蘇區建設和紅軍北上抗日戰略轉移,1932年至1934年間,僅中央蘇區核心地的瑞金人民認購革命戰爭公債和經濟建設公債一共達78萬元,支援糧食25萬擔,捐獻銀器22萬兩,連同存在蘇維埃國家銀行瑞金支行的2600萬銀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合計折合人民幣78億元),全部無私奉獻給了中國革命。甘肅慶陽革命老區人民從20世紀30年代初創立根據地,到40年代后期解放戰爭,20多年源源不斷為黨和軍隊輸送兵源及糧食、飼料、肉、蔬菜、軍鞋等物資。新中國成立后經清理,僅慶陽市華池縣遺存的紅軍征用軍需條據就有37斤之重。“一粒米也要充軍糧,一塊布也要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也要送上戰場”,這就是當年革命老區人 民甘于奉獻的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