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8
紅船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從建黨伊始,中國共產黨就明確宣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組成部分,以十月革命為標志的社會主義運動直接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紅船精神與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紅船精神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中形成的,紅船精神又推動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新實踐。
紅船精神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和理論上的先進性,是中國共產黨與其他非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區別。中國共產黨從它誕生之日起即力求將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任務整合到無產階級革命任務之中,整合到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中來,力求將資產階級性質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提升到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高度,將無產階級的解放與整個民族的解放、一切被壓迫階級的解放有機地統一起來。以中國共產黨誕生為載體的紅船精神,不僅昭示著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階級屬性、歷史使命學說在中國的具體運用和貫徹,更昭示著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關于黨的階級屬性、歷史使命學說、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造性發展。此后的革命道路歷經曲折,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地執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信念,按照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弓I,繼承和弘揚以“首創、奮斗、奉獻”為核心內容的紅船精神,在革命實踐中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找到了社會革命的目標和基礎,形成毛澤東思想這樣的科學理論,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紅船精神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邏輯。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的精神之源,之后的革命精神與其既各自獨立,又一脈相承,共同構成了中國革命精神,共同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也共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實踐邏輯。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紅船精神所倡導的“首創、奮斗、奉獻”精神,一直貫穿于整個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大革命時期,面對中心城市革命受挫和革命處于低潮的形勢,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憑著“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的革命道路。實踐證明,這是一條真正的中國革命之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而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的極度惡劣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軍隊憑著“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完成了偉大的長征壯舉,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解放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形勢也極為嚴峻,但憑著“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贏得了人民的擁戴。歷史證明,沒有紅船精神的引領,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紅船精神體現出來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邏輯,此后歷經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促使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紅船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具有重要價值。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毫無疑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判斷,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發展。
紅船精神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推動科學社會主義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紅船精神仍具有重要價值。弘揚紅船精神,賦予其時代內涵,是廣大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弘揚紅船精神,必須明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弘揚紅船精神,必須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劃清界限。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弘揚紅船精神,必須明確科學社會主義的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人的解放、人的美好生活。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只要我們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