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蔣桂戰爭的爆發,為紅4軍開辟贛南、閩西新的革命根據地贏得了寶貴時間。
1929年3月12日凌晨,紅4軍首次進入閩西,宿營在四都的樓子坎。駐防長汀縣城的福建省防軍第2混成旅旅長郭鳳鳴,于次日派出1個團向四都撲來,被4軍一個沖鋒消滅敵團過半,而后直追至長嶺寨山腳下。
3月14日,4軍向長嶺塞發起進攻,并命令軍部特務營從左翼迂回到敵人后方,切斷敵之退路。紅軍指戰員自大柏地打了大勝仗以來,1個多月沒打大仗了,人人求戰心切,聽到沖鋒號聲一響,猶如穿云破霧的山鷹,勇猛地向山上沖去。敵人昨天吃了敗仗,仍心有余悸,看到滿山遍嶺的紅軍奮不顧身沖上來,早嚇得手腳發軟、牙齒打戰。盡管敵軍官揮舞手槍,狂叫“頂住!頂住!誰后退就槍斃誰”,但幾千人馬還是像塌方的流石,向山下滾去,連督戰軍官也被沖得跌倒在地。
沖上山的紅軍高喊繳槍不殺,許多敵兵便紛紛丟下武器,舉手投降。只有一小股敵軍邊打邊退,死不繳槍,紅軍集中一部兵力猛擊頑敵,很快把它打垮。在牛斗頭棗樹園搜捕敵人散兵時,發現一個身著書記制服受了重傷的胖家伙,在旁人攙扶下,正往一個廁所鉆。一位紅軍戰士罵了句“狗養的,還想逃”,追上去一槍把他擺倒在地。那攙扶他的人立刻撲在胖家伙的尸體上放聲大哭:“舅舅呀,舅舅!……”經查問,知道死者正是郭鳳鳴,一旁哭泣的是他的外甥。于是,紅4軍抬著郭鳳鳴的尸體,押著1000多名俘虜,浩浩蕩蕩進占長汀城。
在長汀,紅4軍首先進行了整編,把團的建制改成縱隊,原28團大部為1縱;原特務營和原28團一部為2縱;原31團為3縱。接著進行近距離分兵。“分兵以發動群眾”,用“很短的時間,很好的方法,發動很大的群眾”,任務是打土豪,分田地,組織革命武裝,建立紅色政權。通過為期半月的分兵,在深入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建立了閩西第1個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於此同時,明確了在贛南、閩西一帶范圍內創建新的根據地的戰略決策,為中央根據地的開辟,規劃了藍圖。
蔣桂戰爭爆發后,革命潮流開始高漲。紅4軍遵照“以閩西贛南20余縣一大區為范圍”進行割據的戰略,不下上杭、永定,不去龍巖,于4月1日離開長汀,回師瑞金,抓緊有利時機在贛南分兵。毛澤東率部由瑞金到會昌、于都,經贛縣江口到興國、寧都,廣泛爭取群眾,先后建立于都、興國、寧都3個縣級革命委員會。
這年的5月中旬,蔣桂戰爭告一段落,贛敵朱培德騰出手又向贛南紅軍發動進攻,此時恰好第1次蔣馮戰爭開始,國民黨福建與廣東軍閥在廣東打得不可開交,敵閩西力量空虛,紅4軍趁機從瑞金縣城與武陽之間的黃鱷口越過武夷山,第2次來到閩西。5月23日向龍巖縣城發起進攻,攻克后,主動撤離,進軍永定。占領永定縣城后,即成立閩西第2個紅色政權——永定縣革命委員會。6月3日,紅4軍第2次攻占龍巖縣,于6月5日在城中山公園成立閩西第3個縣級紅色政權。6月7日,紅4軍乘勝揮師上杭,占領上杭舊縣鎮,將長汀、永定、上杭、龍巖四縣的地方武裝合編成紅4軍第4縱隊。6月10日,紅4軍讓開廣東到龍巖的永定大道,將率主力在潮州參戰的第1混成旅旅長陳國輝,引回龍巖城,于6月19日將其一舉殲滅,三占龍巖。至此,以龍巖、永定、上杭3縣為中心,有80萬群眾的閩西根據地已初步形成。
雖然紅4軍有過曲折,期間經歷了中央“二月來信”、“四月來信”和“七大”、“八大”,特別是由于4軍內部極端民主化和單純軍事觀點的影響,有要求毛澤東離開部隊的呼聲,以致在4軍七次代表大會上陳毅當選前委書記,毛澤東離開領導崗位,朱德領兵向閩南、閩西北進軍受損,開往東江失利。但是,這僅僅是一段小小插曲。10月底,前往黨中央匯報從上海返回的前委書記陳毅帶回中央“九月來信”,說中央已經認識到“二月來信"的錯誤之處,周恩來代表黨中央一再囑托,要請毛澤東夏職,仍為紅4軍前委書記。中央這些指示撥亂反正,為紅4軍的迅速發展壯大,掃清了前進障礙。
11月23日,紅4軍重占汀州。26日前委委派福建省委巡視員謝漢秋,將毛澤東從蛟洋接回汀州主持工作。為了統一思想,分清是非,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糾正4軍黨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12月28日,紅4軍在古田曙光小學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這是一次歷史性會議,毛澤東所作的《關于糾正黨內錯誤思想》報告,成為多年來指導我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此次會議以后,毛澤東領導這支隊伍走過一段輝煌的歷程。
就在紅4軍黨的九次代表大會期間,第2次蔣馮戰爭業己結束,蔣介石就慌忙發動“三省會剿”,調江西的金漢鼎,福建的劉和鼎,廣東的陳維遠從3面逼近古田。毛澤東高瞻遠胴,遠在閩西的他,一直密切關注贛西數10萬群眾和地方武裝攻打吉安的總暴動,認為贛西的形勢有利于他8個月前,給中央建議的“在國民黨軍閥長期戰爭期間,我們要和蔣桂兩派爭取江西”的計劃。因為當時蔣介石忙于對付軍閥戰爭,一時無力顧及江西,贛敵兵力薄弱且又分散,張輝瓚師有一半兵力牽制在贛東、贛北;譚道源師遠在粵北;金漢鼎師已來閩西。贛西僅有成光耀兩個團和朱耀華1個團,若先占領吉安,然后向北發展,有可能奪取江西全省政權。于是采取“內外結合、南北策應,打破三省會剿”的戰略方針,從北面突破金漢鼎的包圍,向贛西南挺進,與紅5、6軍會合。
1930年元月6日,毛澤東隨4軍前委率第2縱隊在南面抗擊敵人兩天一夜后撤出戰斗,從古田突圍,由連城、清流、寧化,經武夷山脈,入廣昌,于元月23日,在東韶與朱德主力會合。休息兩天即進行分兵,林彪1縱為防金漢鼎北返直取樂安;胡少海4縱進入寧都;譚震林2縱進至藤田;伍中豪3縱攻占永豐后,毛澤東也隨前委由藤田進入永豐城。
農歷庚午年的大年初一,永豐城內從雞啼第一聲始,便響起了 新年“出行”的鞭爆,林林總總,直到天蒙蒙光,鞭爆聲如倒石山一般,就像昨天紅4軍進攻永豐縣城的槍炮聲一樣。
毛澤東被激烈的鞭爆聲吵醒,早沒了睡意,索性起床下地,推 開窗,見遠山銀裝素裹,漫天皆白,鋪滿大地的那一層厚厚雪絨閃 耀著銀光。一陣雪風迎面撲來,他感到神清氣爽,不由觸景生情, 憶起了過武夷山戰士行軍的路上,吟出了一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 上》:
漫天皆白,
雪里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下吉安。
詩以言志。這首詩詞真實地記錄了詩人當時的迫切心情,他要 緊緊抓住國民黨軍閥,正醞釀新的戰爭的有利時機,實現“先占吉安,再取江西,兼及閩西浙西”的宏圖。在千里進軍路上,他就一直為贛西數10萬群眾和地方武裝攻打吉安的行動興奮著。他想,群眾發動起來了,當下他要集合4、5、6軍力量,配合籟西特委,一舉拿下吉安。
他正思考下一步行動計劃時,突然一聲“拜年哪!”隨之闖進來一位不速之客——他的胞弟、紅6軍政治部主任毛澤覃。毛澤覃的到來出乎毛澤東的意外,原以為是報喜,殊料卻是報憂——是奉劉士奇之命,來請4軍前委去贛西特委解決問題的。遂決定2月10日在東固召開4軍前委、贛西、贛南特委及5、6軍軍委聯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