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
林基路
林基路(1916—1943),原名林為梁,廣東臺山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被派往日本領導中國留學生運動。1937年回國赴延安參加抗日戰爭,次年被黨派往新疆工作,任新疆學校教務長、庫車縣縣長等職。1942年9月被新疆軍閥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27日在迪化(今烏魯木齊)被害,時年27歲。
(給父親的信)
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從陰棠兄處諸多懇求,始得見手諭,三讀之下,痛楚萬分。
青年人誰無感情,庸碌者用于私,而優卓者用于公耳。兒雖不敏,目擊社會現實情形,能無動于中[衷]乎?年來讀社會科學書,對社會病原及改造之方,頗多理解,證以事實,益增信心。且兒生性剛強,意志堅決,素不喜因人成事,勇往直前,盡己所能盡,乃我職志。兒意以為此身能公諸社會,個人痛苦,非所敢計。
英雄常見于亂世,而人間一切悲劇亦未有不于此時上演殆遍者。兒志愿忠于人群,豈不愿孝于父母?而事實證明:忠于社會者必逆于父母,忠孝難全,奈何?奈何?以兒意志之堅決,戮力于社會工作,不患壯志不酬,而高年父母,即以“吾心已碎,吾膽已寒”訴,人非木石,孰不傷懷?天乎,何不生我為蠢笨之豕兒,而偏生我為萬物之靈之人類?何不生我為俗世蠢子,而偏賦我滿腔熱血,一場壯志?幸乎?不幸乎?社會事情不可袖手,而父母恩情豈可拋置?
雖然,兒年仍輕,來日方長,效力于社會人群之機會正多也。故目前決脫離一切團體關系,不參與任何活動。[注釋]此后將悉如嚴訓,專心于文史之攻讀。新書籍除關于文學者外,其他一切政治經濟書籍亦將盡可能的不讀,將時間用于攻讀外國文學之用。
離家不久,屢恙。親憂,殊感不安。此后對個人言行,將倍加檢點,免生意外,俾紓親心。敬乞勿常遠慮!
家中被竊,想或由門戶疏忽之故。天面鐵門朝開而晚不關,是老大破綻處,而我家出入人口復雜,一不留心,最易上當。望甥仆婦人等此后加意防范,當不致有意外事發。不知上下人等平安否?念甚!損失雖重,然若各人平安,亦足聊慰遠懷也。
前托李書平兄帶上孩衣及玩具收到否?
謹候 健康
兒
為梁謹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