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0
按照中央五人政治局的原定計劃,1927年7月19日,李立三等一批黨的重要,到達黨的力量較強的國民政府第二方面軍第四軍、第十一軍駐地九江,做部隊移師廣東的準備工作。此前,中央軍委 已派前敵軍委書記聶榮臻前往九江聯(lián)絡部隊。
7月20日,陸續(xù)到達九江的李立三、譚平山、惲代英、鄧中2、8 榮臻和駐軍九江的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等一起召開碰頭會, 對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作了分析,認為張發(fā)奎在武漢“髙唱擁汪”,態(tài) 度已經右傾,原先準備依縮張發(fā)奎返回廣東的計劃,成功的可能性很 小,第四軍、十一軍很可能在南進的途中,被朱培德的第五方而軍笫三 軍、第九軍和正向南昌移動的程潛第六軍所包圍而處于危險境地;即 使僥幸丨1丨粵成功,還是受制于張發(fā)奎、汪梢衛(wèi),勢必在他們的利益紛爭 中成為犧牲品,不可能實現回廣東建立新的根據地的計劃。因此,必 須拋棄依靠張發(fā)奎的政策,實行獨立的軍事行動。于是,九江碰頭會 決定:把共產黨所掌握的部隊集中南昌,并動員賀龍率領第二十軍一 起參加,在南昌舉行武裝暴動。
碰頭會期間,共產國際顧問鮑羅廷,中共第五屆中央常委祖秋白, 改組后的中央常委張?zhí)?/a>以及湖北省總工會秘書長劉少奇等正在廬 山。會議之后,李立三和鄧中夏即趕赴廬山,向杻秋白等作了匯報。杻 秋白等表示贊同,并由杻秋白將會議意見帶交中央五人政治局決定。
碰頭會后,形勢顯得越來越緊張。此時,張發(fā)奎仍未到九江,其態(tài) 度更加右傾,國民黨武漢政府也加緊了在軍隊中的“淸黨”活動。這時 譚平山已將南昌起義計劃告知當時還不是共產的第二十軍軍長賀 龍,賀龍對起義極表贊同。接著,時在九江的李立三、鄧中更、譚平山、 惲代英等領導人舉行會議,具體研究了起義的計劃、政綱諸問題,決定 軍隊于28日以前集中南昌;28日晚舉行起義,并急電請示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接到九江同志的急電后,完全同意并確定在南昌舉行武 裝起義,并將起義的決定報告了共產國際。同時,中央還決定由周恩 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組成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負責這次 起義的領導。
軍情急如火。7月26日,周恩來在陳賡陪同下,從武漢趕至九江,向李立三等傳達了中共中央關于舉行南昌起義的決定,并討論部 署了有關事宜。
就在這時,敵人也加緊了“清黨”活動。7月24日,張發(fā)奎秉承汪 精衛(wèi)的旨意,正式通知葉、賀到廬山“開會”,并將所轄部隊移駐德安。 正在第二方面軍第四軍任參謀長的共產葉劍英,得知汪精衛(wèi)策劃 廬山會議“淸共”的內情后,立即從廬山趕到九江面晤葉挺。當曰,葉 挺、賀龍、葉劍英、廢乾吾在九江甘棠湖心的小劃子上舉行秘密會議, “決定了三件事情”:第一,葉、賀不去廬山;第二,部隊不去德安,開往牛 行車站,到南昌去;第三,葉、賀部隊分別于25日和26日乘火車開赴南 昌。這是一項關系全局的重大決策,確保了起義主力的順利到位。
7月27日,周恩來抵達南昌。這時,準備參加起義的部隊和大批 黨的亦已匯集南昌。是日,以周恩來為首的前敵委員會在南昌的 江西大旅社正式成立。前委對有關起義的重大問題進行了討論,作出 以下決定:起義于7月30日晚舉行;為統(tǒng)一指揮起義部隊的作戰(zhàn)行 動,由賀龍任第二方面軍代總指揮,葉挺任前敵代總指揮;成立有國民 黨左派參加的國民黨特別委員會,以商討起義中出現的有關問題。
7月30日,張國燾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達南昌。他根據共產 國際的電報指示,主張一定要得到張發(fā)奎同意后才能起義,“否則不 可動”。周恩來等一致反對這個意見,爭論未決。31,日晨,前委會再 次開會,這時,因葉、賀未去廬山開會,張發(fā)奎來電說8月1日要來南 昌。在這種情況下,張國燾才不得不同意舉行起義。于是,前委在31 日中午決定:起義于8月1日凌晨4時舉行。31日晚9時左右,因二 十軍的一個副營長投敵告密,前委當即決定:提前兩小時起義!
舉行南昌起義的時間雖因張國燾的到來而推遲了一天,但是起義 的準備工作卻一直沒有停止。會后,根據前委的決定,賀龍發(fā)布了起 義的作戰(zhàn)命令。葉挺、賀龍在起義前夕分別召開軍官會議,具體布置 作戰(zhàn)任務。為了保證起義時能更有效地消滅敵人,各部隊對進攻目標 都進行了全面?zhèn)刹臁?/span>31日下午,起義作戰(zhàn)命令逐級下達,同時規(guī)定了起義部隊的識別標志和當晚的口令。起義如箭在弦,一觸即發(fā)。
7月31日午夜剛過,震驚時局的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了!
當時,駐在南昌的敵軍有:第五方面軍替衛(wèi)團,第三軍二十三團、 二十四團,第六軍五十七團,第九軍七十九團、八十團等,共約6000 余人。
我方參加起義的兵力是:賀龍率領的第二十軍,葉挺率領的第十 一軍二十四師,朱德率領的第三軍軍官教育團部分學員,再加上準備 動員參加起義的蔡廷鍇第十師和計劃在起義后趕到南昌的第四軍二 十五師,共約2萬余人。
當吋的作戰(zhàn)分工是:葉挺指揮的第二十四師的主要任務逛殲滅天 主堂、貢院、新營房等處的敵人,攻占敵衛(wèi)戍司令部,占領敵人設在佑 民寺的修械所和彈藥庫。賀龍指揮的第二十軍進攻第五方面軍總指 揮部,消滅大營房駐敵,解決省政府守衛(wèi)部隊,并負責轡戒昌北水陸交 通要塞。朱德率第三軍教育團尚未分配的一個營監(jiān)視其駐地附近的 敵情,協(xié)同友軍作戰(zhàn)。
起義的口令規(guī)定為:河山統(tǒng)一。起義軍的標志是:白天在脖子上 佩帶紅領帶;晚上在頸項上加系白毛巾,馬燈和手電簡的玻璃上都貼 紅十字。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設立在南昌江西大旅社。
戰(zhàn)斗從一開始就進行得非常激烈。但各路起義將士英與奮戰(zhàn),經 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zhàn),全殲守敵3000余人,占領了南昌城。
8月1日中午,聶榮臻在馬回嶺得知南昌起義已經取得勝利后, 立即發(fā)動了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的起義,將該師大部分部隊爭取過來, 并于8月2日趕到南昌。
起義勝利后,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宋慶齡、鄧演 達、賀龍、周恩來、譚平山、葉挺、李立三、郭沫若等25人為委員,以宋 慶齡、賀龍、鄧演達等7人組成主席團。并以宋慶齡等人的名義發(fā)表 《中央委員宣言》,聲討蔣、汪,號召一切革命者堅持三大政策,團結一 致,為反對帝國主義和開展土地革命繼續(xù)奮斗。
南昌起義,猶如黑喑中劃破長空的閃電,使敵人震驚和恐懼,給在 黑暗中摸索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起義勝利后,8月3日,起義軍按照中共中央在起義前的決定,開 始撤離南昌。舀時,中共中央考慮到長江流域及北方系反革命勢力'混 戰(zhàn)之地,不利于革命勢力立足和發(fā)展;相比之下,廣東卻地理條件優(yōu) 越,工農運動越礎好,經濟豐裕,交通方便,因此決定起義軍南下廣東, 建立新的根據地,并占領海口,取得國際援助,重新舉行北伐。豈知, 勞師遠征,事與愿違,起義軍陷入不利境地。
起義軍南征,正值南方酷暑季節(jié),悶熱難當。這時,敵人畢已通電 各縣,進行反動宣傳,起義軍沿途得不到群眾幫助,加之南下行動倉 促,宣傳教育工作未跟上,士兵對起義的意義認識不足,一時軍心動 搖,逃兵甚多。從南昌出發(fā)不久,蔡廷鍇第十師便離開了革命隊伍。 接著,第二十軍參謀長陳浴新及二十軍五團約700人叛逃。但起義軍 到達臨川時,陳毅及其他數百人日夜兼程趕上了起義部隊;肖志戎、李 井泉率領部分農軍和學生參加了起義部隊。
起義軍的南征之舉,使廣東的國民黨軍閥極為驚恐。8月8日, 敵人在韶關成立了以“討共”為目的的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敵錢大鈞 率4個師、黃紹竑率2個師,從粵北分兩路入贛南堵截。起義部隊進 至瑞金地域后,即與敵軍展開激戰(zhàn)。8月25日,起義部隊擊潰了敵 人,乘勝占領瑞金。8月30日,前委部署了會昌戰(zhàn)役,激戰(zhàn)數日,奸敵 4個團。連戰(zhàn)皆捷,大大鼓舞了全軍的士氣。會昌戰(zhàn)斗后,起義部隊 退回瑞金。
在瑞金,前委總結了近一個月行軍作戰(zhàn)的經驗教訓,研究并決定 了新的行軍計劃,確定改道長汀、上杭,人東江、取梅縣,再取潮汕。在 瑞金,前委還批準了賀龍、郭沫若等同志入黨。
9月18日,起義軍經一路苦戰(zhàn),取道福建到達廣東的大埔縣。南 下廣東,是早已確定的進軍目標,到了廣東,起義軍上下都認為是到了 家。然偭^起義軍到廣東后所面對的并非事先想像中的那么美好,等待起義軍的卻是一場空前殘酷的鏖戰(zhàn)。曾經被起義軍打敗的錢大鈞 部、黃紹竑部均得到喘息、補充,廣東軍閥李濟深已從容地在東江地區(qū) 集結重點。當起義軍剛進人福建長汀時,李濟深即判斷起義車將經過 長汀、上杭進人廣東,便調整其第八路軍的作戰(zhàn)部署,由贛南及粵贛邊 界轉兵東江地區(qū)。這樣,李濟深集結在東江一帶的兵力計7個師,共 2萬人以上。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9月19日,起義軍搶占了地處梅江、汀江、 韓江的匯合點、東江地區(qū)的交通樞紐一三河壩。這時,起義軍第二 十五師的2500人還在上杭開往廣東的途中,進人廣東的有8000余 人,其中作戰(zhàn)部隊只荷6000余人。為此,前委在三河壩決定分兵:由 朱德率領第九軍和第十一軍的二十五師2500余人留守三河壩,葉、賀 主力8000余人直趨潮、汕。
9月28日,起義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和第二十軍的第一、二師 約6000人,在湯坑與敵15000余人激戰(zhàn)三晝夜,殲敵3000,起義軍亦 傷亡2000多人,彈藥告絕,第二十四師下級傷亡殆盡。9月30 日,起義軍向揭陽退卻。駐守潮、汕的第二十軍第三師,在強敵進攻 下,亦于當日失守潮、汕,10月1日晚退守海陸豐。丨0月2日至3日, 留守三河壩的第九軍和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在朱德、周士第率領下, 與敵錢大鈞三個師激戰(zhàn)兩晝夜,因糧盡彈絕,于10月4日撤出三河壩 地區(qū)。
在形勢急趨險惡的情況下,中央代表張?zhí)子?/span>9月30日到達汕 頭。他向前委傳達了黨的“八七”會議精祌和中央關于拋棄國民黨旗 幟、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決定,提出起義部隊應撤出潮、汕,轉移海陸豐。 10月3曰,起義部隊主力從湯坑撤退到普寧的流沙鎮(zhèn)。前委在流沙 召開了有前委、革命委員會成員和其他軍政負責會議。會議決定 武裝人員突圍去海陸豐,非武裝人員由當地農會護送,分批從海上撤 退。當部隊行進到烏石地區(qū)時,遭到敵人伏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 (1200余人)突圍轉移到海陸豐。起義軍主力失散后,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領導人在汕頭地下黨的護送下,轉赴香港。賀龍、李立三、周 逸群、郭沫若等領導人也轉移到香港、上海,踏上新的征途。
在此危難關頭,朱德在饒平的茂芝全德學校召集周士第、李碩勛、 陳毅、王爾琢、周邦采等各路負責人開會,緊急商議對策。朱德指出: 反動派在東江地區(qū)陳兵數萬,隨時都有向我撲來的可能。現在前方主 力已完全失利,原來的希望成了泡影。在這群龍無首的局面中,起義 軍只有迅速脫離險境,保存有生力量,另尋出路,才能圖謀新的發(fā)展。 朱德毅然向大家表示說:我是共產,有責任把南昌起義的種子保 留下來,把這支隊伍帶出去,和大家團結奮斗,將革命進行到底。會 后,朱德率部向閩、贛邊境轉移。
南昌起義軍余部進入贛南山區(qū)后,孤立無援,情況越來越嚴重。 部隊雖然擺脫了大股敵人的追蹤,但仍不時遭到地主武裝、反動民團 的襲擾。此外,天氣逐漸寒冷,官兵們卻還是穿著起義時發(fā)的單衣,經 常性的森林露宿,疾病陡發(fā),又沒有醫(yī)藥治療,傷、病人員日益增多。 寒冷、饑餓、疾病,嚴重地威脅著每一個人。人們思慮的是,在革命處 于低潮之際,革命還有沒有前途?部隊一無供給,二無援兵,出路在哪 里?一些經不起考驗的人,有的不辭而別,有的叛變投敵,還有整班、 整排、整連自行離隊,自尋出路去了。部隊進人安遠天心圩時,竟從 2000余人銳減至1000余人。部隊到了非整頓不可的時候了,于是有 了“贛南三整”的發(fā)生。
1.天心圩整頓。其時,第二十五師領導人為尋求與黨的組織取 得聯(lián)系先后離開了部隊。千斤重擔壓在朱德肩上。在部隊進駐天心 圩的晚上,朱德召集軍人大會,講理想,講前途。他首先分析了形勢, 卓有遠見地指出:“別看敵人跟著我們后面追,但是這些軍閥之間是 有矛盾的,蔣桂戰(zhàn)爭是一定要爆發(fā)的,蔣馮戰(zhàn)爭也是一定要爆發(fā)的。 軍閥不爭地盤是不可能的,要爭地盤就要打仗。現在新軍閥也不能不 打,他們一打,我們就可以發(fā)展了。”他還提出:“愿意繼續(xù)革命的跟我 走,不愿意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他動員大家:“無論如何不要走,我是不走的。”他回答了大家心頭郁結的問題,說:“一九二七年 的中國革命,等于一九0五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一九0五年革命失 敗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一九一七年,革命終于成功了。 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現在也是黑暗的,但是黑暗同樣遮不住光明,只 要能保持實力,革命就有辦法,革命就能成功。一九0五的革命失 敗了,留下來的‘渣渣’就是十月革命的骨干。我們這次就等于俄國 的一九0五年,我們只要留得一點人,在將來的革命中就要起很大的 作用。過去那么搞法不行,我們現在要‘伸伸展展’來搞一下。”
陳毅也在危難之中挺身而出,積極協(xié)助朱德穩(wěn)住部隊。他當時是 第七十三團的指導員,是師團級政工唯一留下來的。陳毅誠摯地 開導大家說:“南昌起義是失敗了,南昌起義的失敗不等于中國革命 的失敗。中國革命還是要成功的。只有經過失敗考驗的英雄,才是真 正的英雄。我們要做失敗時的英雄。
朱德、陳毅的講話,煙鏘有力,擲地有聲,展示了革命的前景,極大 地堅定了官兵們的信心,對穩(wěn)定部隊起了重要作用。
2.大余整編。10月底,部隊到達大余。這時,朱德在天心圩的預 言得到了證實:寧漢戰(zhàn)爭打起來了。粵、桂、湘系的大小軍閥都卷入了 這場混戰(zhàn),顧不上追擊起義軍了。朱德、陳毅即利用這一時機,在大余 對部隊進行了整編。首先,整頓黨團組織,成立黨支部,并且發(fā)展了一 些新,將黨團員分配到各連隊中去,使軍隊置于黨的領導之下。 同時,把已經成為空架子的軍、師建制撤銷,將所有的人合編為一個縱 隊,下轄三個支隊,使部隊充實、精干多了。從此,部隊真正穩(wěn)定下來, 雖然只有七八百人,但都是經過考驗、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精英。
3.上堡整訓。大余整編后,11月上旬,部隊轉戰(zhàn)來到崇義山區(qū)的 上堡。經過三個月的艱苦轉戰(zhàn),這時才初步算是站穩(wěn)腳跟。朱德又領 導部隊進行了 20多天的整訓。這次整訓,首先是整頓紀律,規(guī)定募款 和繳獲的物資要全部歸公,設立了沒收委員會專門負責。其次是進行 軍事訓練,每隔一兩天上一次大課,小課則天天上。并且“提出新戰(zhàn) 術問題,主要是怎樣從打大仗轉變?yōu)榇蛐≌蹋簿褪谴蛴螕魬?zhàn)的問 題”。三是開展群眾工作,部隊以連、排為單位分散活動,發(fā)動群眾 打土豪鬧革命,開展游擊戰(zhàn)爭。在上堡,南昌起義余部與湘贛邊轉移 到崇義的張子淸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團第三營會合。從此與毛澤 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發(fā)生了聯(lián)系。
朱德領導的“贛南三整”,分別從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對部隊 進行了整頓、整編、整訓,大大地提高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部隊面貌煥然 一新。“贛南三整”與毛澤東在向井岡山進軍途中的“三灣改編”,幾 乎是同時間進行的,雖然具體內容不盡一致,但其指導思想、建軍宗旨 方面都很接近。因此,它在我黨我軍的建設與發(fā)展史上,同樣具有極 為重要的意義,應予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