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10月3日,改編后的工農革命軍全體指戰員集中在三灣的楓樹 坪,準備向寧岡古城進發。出發前,毛澤東代表前委宣布了部隊的建 制和新任的名單,并作動員講話。他說:“同志們,敵人只是在我 們后面放冷槍,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有兩只腳,我 們也有兩只腳,賀龍同志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我們有兩營人, 還怕干不起來嗎?我們都是暴動出來的。一個人可以當敵人十個,十 個人可以當敵人一百,我們現在有這樣幾百人的部隊,還怕什么?
毛澤東的講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戰士們 聽后振奮不已,全場充滿歡聲笑語。毛澤東講完話,經過改編、整頓的 工農革命軍以新的姿態,高舉獵獵的軍旗,迎著金秋的朝陽,告別三灣 人民,踏上了邁向井岡山的征途。
中午時分,部隊來到了寧岡古城。古城,舊稱升鄉。右邊靠山,左 邊臨河,原是寧岡縣古縣城所在地,后來被鄉寇汪通所毀,縣城搬至雅 崗〔新城)去了,此后成了個百余戶的小集鎮。工農革命軍的到來,受 到中共寧岡縣黨組織負責人龍超清等組織的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毛澤東將團部設在村中央的聯奎書院,自己也下榻在書院的后廂房里。
古城一帶,已是袁文才的活動范圍。工農革命軍在三灣時,毛澤 東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改編部隊、如何把革命軍建設成為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上,還頗為擔心袁文才不肯合作,雖然與龍超淸等 交換了意見,可工農章命軍的打算畢竟未得到“山大王”袁文才的應 允。如今,到了古城,則有必要坐下來認真總結一下秋收起義以來的 經驗教訓,研究該對袁文才、王佐部采取什么樣的方針,并討論決定工 農革命軍的落腳點等擺在工農革命軍面前的緊迫問題。
出于這種考慮,毛澤東決定在古城召開一次黨的前委擴大會議, 同時邀請寧岡縣委的同志參加,認真研究,具體部署工農革命軍的下 一步行動。
從10月3日晚上起,直至5日,中共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在古城 聯奎書院的文昌宮里召開了擴大會議,即“古城會議”。出席會議的 有前委委員毛澤東、余灑度、余賁民、陳皓、何挺穎、宛希先、熊壽祺以 及工農革命軍營以上的。參加會議的還有寧岡縣黨組織負責人 龍超清、謝漢昌、肖子南以及袁文才的代表,共40余人。
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傳達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總結湘贛邊界秋收 起義的經驗教訓,確定團結、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隊的方針,著重討論 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問題。
毛澤東主持了這次會議。會上,他在傳達中央八七會議糧神后, 首先總結了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指出:秋收起義有幾個仗沒有打好, 兵力太分散了,不應該一個團打一個縣,要南北配合起來。三個團集 中到修水、銅鼓之間攻打瀏陽就好。秋收暴動雖然遭受挫折,軍事上 失利了,但戰略上沒有失敗。他號召大家:我們現在要鼓足信心,放下 擔子,輕裝上陣,建立后方。
會上,龍超清向大家詳細地介紹了寧岡和邊界的情況。隨后,毛 澤東分析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條件。他認為,這一帶 在大革命時是工農兵士群眾大大起來過的地方,都曾有過大規模的農 民運動。寧岡的土、客兩籍革命派相結合,趕跑了反動派派來的幾任 縣長,發動了保衛團起義,建立了農民自衛軍,成立了縣政權,控制了 寧岡達一年之久,在“馬日事變”后,袁文才、王佐部均各保存了 60支槍,寧岡的黨組織依然在堅持斗爭。袁文才、王佐部還聯合安福王興 亞及蓮花的農民自衛軍,大戰永新城,解救了永新縣在反革命白色恐 怖中被關押的革命同志。同時,這里有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盛產大 米、油菜、竹木,可供軍需。這里的山勢雄偉,可進可退,易于藏兵,有 回旋余地,并且遠離南昌、長沙、武漢等大城市,是反動統治勢力薄弱的地方,而革命的影響不但可以影響湘、截兩省,而且可以影響兩省的下游。
因此,在這樣的地方,建立革命根據地,進行長期的武裝割據,無 疑是很理想的。與會同志除少數人外,一致同意毛澤東的意見。但在這時,袁文才的代表卻提出:……可以接濟工農革命軍一些給養,請革命軍“另擇高山”。袁文才代表的“另擇高山”,同袁文才信中的“另擇坦途”,意思是一樣的。毛澤東見狀,即向袁文才的代表曉以大義,陳述利弊,并靠著龍超清等的幫助,說服了袁文才的代表。
古城會議是三灣前委會議的繼續和發展。這次會議初步確定了 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策,為我黨實現工作重心的轉移奠定了基礎。
對此,何長工說:“從三灣改編到古城會議,解決了軍隊建設和建 立根據地的一些重大問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和一支新 型的人民軍隊,點燃起‘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②熊壽祺說: “在寧岡把傷病員安頓在山上,這實際上已繹是上了井岡山了,并且 在那時就進行了一部分地區的打土豪。當時有個團長(三灣改編時提升起來的)不愿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毛委員向他斗爭,這表明毛 委員這時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的思想已經固定下來了。”③賴毅同志 說得更加直截了當:“我認為秋收起義部隊向羅霄山脈中段進軍終點 就是寧岡古城。因為:一是在這里確定了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問題;二是古城會議后兵分兩路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活動,如果進軍目的 地未到達,部隊是不會分散行動的;三是確定了在茅坪設立后方,在茅 坪安家。” ^韓偉也回憶說:“古城會議后,我們送了一百多支槍給袁文 才部隊,接著,我們……于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之中,開始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此外,還有兩件參考資料亦可佐證。一是鐵心的文章說:“工農革命軍來到寧岡的升鄉(即古城一引者注)……我們的毛仁兄召集所有的同那些代表(指寧岡的龍超清和袁文才的代表一引者 注)開了一次黨的聯席會議。毛仁兄說:袁文才同志是非常革命的, 他經營此間已有多年的基礎和經驗,我們決定和袁同志在一起。到這 個時候,毛澤東才落草井岡山。”二是寧岡土豪于1930年向江西省府的報告:“民國十六年十月間,毛澤東突自萍鄉敗來,始占其中心古城街……于是,至觀井岡山之險,固足以守,于是伏機始定。”
上一篇:會見寧岡代表-毛澤東引兵井岡
下一篇:大蒼會見-毛澤東引兵井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