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
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當時,而臨著三個主要問題:一是要放棄到湘南的想法;二是要對井岡山區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三是要爭取"山大王”袁文才和 王佐的支持。
毛澤東在上井岡山之前,曾經有過到農村去的想法,但這只是出于一種保存部隊實力的考慮。毛澤東很早就說過革命失敗就上山做”山大王”。秋收起義前后毛澤東到農村去的具體想法是去湘南。他在1927年8月代表湖南省委起草的《湘南暴動大綱》,就計劃在湘南形成一個師的武裝,建立以汝城為中心的包括桂東、宜章、彬州等縣的農村割據。秋收起義部隊進入井岡山區后,毛澤東還沒有完全放棄到湘南的想法。
12月中旬,毛澤東還曾向湖南省委和黨中央提出進軍長沙或井岡山長期駐軍的建議。直到2月下旬,張子淸、伍中豪帶三營從湘南朱德部隊回來,他們先后介紹了湘南和朱德部隊情況后毛澤東才改變去湘南的打算。
湘南革命形勢的新變化,激發了毛澤東在湘贛邊界建立根據地的想法。
第一,這里離反動勢力強 大的大中城市如長沙、南昌、武漢、廣州等地較遠,離東西方向的南昌、長沙400 公里,離南北方向的廣州、武漢900公里,沒有正規敵軍駐擾,是反動統治勢力簿弱之地;
第二,它地處湘贛兩省的交界處,政治、軍亊上的一舉一動可以影響到兩省及兩省下游,而且波及全國;
第三,這里受過大革命的洗禮,黨的群眾越 礎較好,廣大工農群眾參加革命的決心較堅定;同時,井岡山有兩支綠林武裝力世,即袁文才和王佐。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劫富濟貧,除粲安良”,可以“到山上 交綠林朋友”;
第四,井岡山地勢險要,山巒起伏,群峰連綿,林木幽深,進可攻、 退可守,便于開展游擊;第五,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給部隊的供養提供了條件。
這里地方特產豐富,盛產大米、茶油、竹木、茶葉和藥材,還有煤、鐵、鎢等礦產資源。
豐富的資源,可為紅軍提供充足的經濟供養。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整個羅霄山脈我們走遍了,各部分比較起來,以寧岡為中心的羅霄山脈中段最有 利于我們的軍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