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3
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紅軍面對反動勢力的四面包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軍隊內部實行了黨領導下的民主主義制度,建立了新型的官兵關系。形成了一種嶄新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如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指出的那樣:“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斗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下去,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繁瑣的禮節,經濟公開。” 軍民團結,同甘共苦,戰勝困難,是井岡山根據地軍民進行革命斗爭的一個重大特點。
三灣改編前,在秋收起義部隊的部分官兵中。仍然殘留著比較濃厚的舊軍 隊帶來的軍閥主義和雇傭兵習氣。一些從舊軍隊過來的軍官,不是動輒打人, 就是隨便處罰士兵,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工農革命軍來到永新縣的三灣村,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建立了嶄新的官兵關系。毛澤東同志把井岡山時期實行的軍內民主主義,概括為紅軍的“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 主。
政治民主,就是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士兵有說話的自由,可以對官長提出批 評意見。
軍事民主,就是練兵時提倡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作戰時聽取士兵 群眾對攻克敵人和完成任務的意見,戰后作總結時聽取士兵群眾對軍事指揮的 評論。
經濟民主,就是經濟公開,取消雇傭制。士兵組織伙食委員會協助部隊管理軍隊的給養和伙食。團以上各級士兵委員會有權派出代表參加審査決算。
井岡山斗爭時期,部隊的供給標準是很低的,每人每天除糧食外,只發給五分大洋的油鹽柴菜錢,至于零用錢,有錢就發,無錢時就不發,沒有固定,當時零用錢的用途大致是:交納黨費、買煙、草鞋、堿(洗衣用)和理發等費用。由于敵人頻繁的軍事進攻和嚴密的經濟封鎖,根據地附近的土豪幾乎打盡,打土豪籌 款的機會減少;紅軍給養一度到了十分困難地步,不要說零用錢不發了,就是一人一天五分錢的伙食錢也難以維持,幾度降低伙食標準,有時候每天只發兩三分錢。紅軍官兵每天只能吃兩頓沒油沒鹽的南瓜或者苦澀的野菜。冬天,井岡山上經常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戰士們沒有棉衣和棉鞋。天長日久,許多戰士都生了凍瘡、發腫,以至潰爛。特別是寒冬的夜晚,沒有棉被蓋,只布一條破軍毯,常常夜晚不能人睡,只好找稻草蓋,幾個士兵身靠身地睡在一起,但是由于官兵一致,風雨同舟,和衷共濟,一樣艱苦一樣甜,戰士沒有任何怨言,當時他們還編了兩首令人感動的歌謠:
紅米飯,南瓜湯,
秋茄子,味道香,
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來軟又黃,
金絲被兒蓋身上,
不怕北風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夢鄉。
這兩首歌謠,既是對當年紅軍戰士革命樂觀主義糧神的熱情贊頌,也是對當時紅軍艱苦生活的生動寫照。
井岡山斗爭時期,官兵同甘苦,不搞特殊,實行經濟民主的經驗,為當時發 展工農業生產,興辦各項事業,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起 了重要作用。同時,它對指導后來中央蘇區、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開展經濟斗 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