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
黃洋界保衛戰發生于1928年8月30日。湘贛兩省敵人糾集4個團的兵力。乘我軍大部隊在湖南桂東欲歸未歸之機,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會剿”。紅軍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在人民群眾及地方武裝的支援配合下,憑借黃洋界天險,英勇奮戰,頑強抵抗,經過一天的激戰,擊潰了敵人的進攻,終于取得偉大勝利,保衛了井岡山根據地。
黃洋界位于羅筲山脈中段,萬洋山的東北端,海拔1343米。它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南離小井10余里,東到茨坪20余里,素稱井岡山的北大門。周圍群峰聳峙,滿山松杉竹木,枝葉繁茂,靑翠欲滴,白云繚繞,云海茫茫,浩瀚無邊,所以又苻“汪洋界”之稱。原坎坷不平的羊腸小道,時而在峽谷蜿蜒,時而盤峰而上,兩條小路進人黃洋界哨口 :一條向西經大隴至湖南酃縣;一條向北經新城直抵永新。兩路兩旁陡峭絕壁,峽谷一眼望不到底,令人頭暈目眩。
1928年8月“左”傾機會主義給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造成“八月失敗”后,閩 民黨反動派妄圖利用我“八月失敗”的困難局面,乘我紅軍大隊遠在湖南欲歸未歸之機,命令湘敵吳尚第八軍1個師,贛敵王鈞第三軍1個團共4個團的兵力 向井岡山進犯,妄圖摧毀井岡山軍事根據地,砍倒邊界紅旗。以湘敵為進攻的主力,決定從黃洋界突破。
毛澤東同志得知紅軍大隊在湘南失利的消息后,立即決定親自率紅三十一 團第三營赴湘南迎還大隊。還預料到敵人可能乘機進攻井岡山,特別部署三十 一團團部和一營在掩護南進之后,注意和地方武裝團結一致,全力保衛井岡山。
紅三十一團一營得悉敵人進攻井岡山的企圖后,營長陳毅安同志立即命令部隊集中,除留二連在三灣、贛江、九隴繼續游擊,發動群眾,襲擾和牽制敵人 外,營主力晝夜兼程,經田西、段家坪、才江、西坑、龍市、大塊、茅坪等地,于8月 29日中午到達井岡山大井村,團長朱云卿同志立即召開了連以上會議,下達了防御任務,三十一團特務連為總預備隊,團指揮所設在大井村。團黨代表 何挺穎同志在黃洋界親自指揮戰斗。
從黃洋界頂到半山腰,筑起了五道防御線:第一道是竹釘陣;第二道是竹籬 笆和鐵絲網;第三道是磘石滾木;第四道是壕溝,溝底安置竹釘;第五道是塹壕和用石頭壘成的掩體。黃洋界上塹壕曲折、檑木縱橫,竹釘、壕溝等障礙物渾然 一體,像給黃洋界披上了堅固的盔甲。黃洋界上“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8月30日淸晨,黃洋界濃霧滿山。8時左右,濃霧漸消。湘敵開始用機槍向山上掃射。隨后以兩個營的兵力向黃洋界發起進攻,因為山路狹窄陡峻,兩 側又設置了竹釘,敵人兵力難以展開,只能吃力地一個一個往上爬。紅軍為近距離殲敵,待敵人進到離陣地前幾十米時,一聲令下,各種火器一起開火、磘石 滾木像爆發的山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敵人發起攻擊。一瀉千丈的木石流,從山頂一直沖到山下,敵人躲藏不及,傷亡慘重,潰不成軍,丟下大批死尸敗退下去了。
過了一會,敵人又用密集的炮火向黃洋界陣地轟擊,打得黃洋界上硝煙滾滾,碎石亂飛。紅軍居高臨下,依靠天險,易守難攻,以逸待勞,憑借堅固工事,沉著應戰。待敵人密集的隊形接近我前沿陣地時,一次又一次地蹯石滾木向敵人打去,結果死尸滿坡。就這樣,連續打垮了敵人三次沖擊。
下午,黃洋界上又炮聲隆隆,敵人孤注一擲,集中全部炮火轟擊黃洋界陣地,滿山煙塵彌漫,地動山搖;敵人的機槍像發瘋似的亂掃一陣過后,欺我沒有遠射的火器,便排成密集的隊形,擁擠于山腳下,螞蟻般地涌上山。眼看敵人就要上來了,我軍機智而沉著地應戰。我機關炮連將放在留守處的迫擊炮和三發炮彈一起扛到陣地上,精心地測準距離,第一發炮彈落地后沒有炸響,緊接著, 第二發炮彈騰空而起,同樣沒有炸響,戰士們心急如焚。正在萬分焦急時,第三發炮彈又飛出炮膛,騰空而起“轟”的一聲在敵群中爆炸了,一下炸死炸傷敵人數十名。這時,各個山頭上的暴動隊員和當地群眾,舞動紅旗,高聲呼喊,號角聲、歡呼聲匯成一片,響徹云霄。隨著這震天動地的怒吼聲,一股洶涌澎湃的礌石滾木洪流又向半山腰的敵人直沖而去,手榴彈在敵群中又爆炸,敵人立即潰亂,慌張逃竄,這時,紅軍戰士端起刺刀,暴動隊員揮舞著梭鏢向敵人猛烈沖擊。 又一陣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和軍號聲,嚇破了敵人的膽,以為我紅軍主力大隊回到了井岡山,敵人畏我軍威,驚恐萬狀,連夜撤逃。
經過一天的鏖戰,終于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偉大勝利。毛澤東同志率領紅軍大隊在回井岡山途中,聽到黃洋界勝利的喜訊后,興奮異常,欣然揮筆,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這一著名詞章: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