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
新城,位于原寧岡縣的東北面,是當年國民黨寧岡縣政府所在地。四周都有堅固的城墻,城內住有數百戶人家。1928年2月18日,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親自指揮下,以神速的動作,奇襲新城,擊斃、擊傷包括營長王國楨在內的300多敵軍,取得了根據地創建以來第一個規模較大的殲滅戰。
當年的新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坐落在一塊小盆地上,周圍群山環抱,山上蒼松挺拔,城雖不大,但石砌的城墻高達丈余。城外溪流縱橫,構成天然屏障。敵人盤踞新城,西可達龍市,南可通茅坪,北掩通往永新的七溪嶺,進駐新城的敵軍一個營,為敵七十九師的主力營,企圖會同當地靖衛團,伺機進犯根據地。這不僅封鎖了工農革命軍向北發展的道路,而且與遂川之敵遙相呼應,嚴重地威脅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安全。
毛澤東在遂川得知敵情后,診斷新城敵軍對我軍威脅最大,下決心殲滅這股敵人。2月4日,毛澤東率部隊回到茅坪后,立即組織力雖對新城之敵進行多次偵察,準確地掌握了敵人的兵力部署和活動規律。2月17日上午,前委在茅坪攀龍書院召開了軍事會議,部署攻打新城的作戰計劃。經過認真研究,決定由第一團一營擔任主攻,攻擊新城之東門;第三營攻擊南門和北門,以配合第一
營的行動;袁文才帶領第二團一營埋伏在西門外,利用開闊的地形,待機殲滅潰逃的敵軍;王佐率領第二團第二營留守井岡山,密切監視遂川方向的敵軍。此時,由茶陵游擊隊改編的第一團二營根據前委的指示,已在二月初返回茶陵堅持斗爭。
在茅坪召開的全軍動員大會上,毛澤東號召全體指戰員打好這一仗,用實際行動保衛井岡山根據地。在動員大會上毛澤東具體地分析了取得新城戰斗勝利的有利條件。他指出:敵人的正規軍隊只有300多人,加上地主靖衛團武 裝,也只五六百人,我們卻有兩個團1500多人,兵力遠遠超過了敵人,雖然我們 裝備差武器少,但是我們有寧岡縣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的戰士 都有沖鋒陷陣的英勇精神,我們一定能取得這次戰斗的勝利。毛澤東這一動員 講話,極大地激勵了戰士的斗志。
2月17日深夜,大地沉重,云低風急,毛澤東、張子淸、袁文才等率領工農革 命軍,兵分兩路向新城奔去。一路經柏露、白石、蕉陂直抵新城的東門和北門; 一路經赤坑、橋上、楓樟直抵南門和上下曲石、路下地區。
18曰拂曉,敵軍照常吹號起床在南門操練,待他們放下武器準備做操時,埋伏在南門外的工農革命軍一齊突然向敵軍發起勇猛的沖擊。突如其來的攻擊, 打得敵軍暈頭轉向,亂作一團,慌忙逃回城內緊閉城門。黎明的槍聲把敵哲長王國楨從睡夢中驚醒。他認為這是袁文才部隊前來襲擾,沒啥了不起,命令匪 兵緊閉城門,據城堅守。
在城南門打響不久,主攻東門的一團一營也向敵軍發起了凌厲的攻擊。敵 軍憑借城墻,猛烈還擊。一營立即派人登上東門外的城墻頂架起機槍,在機槍 的掩護下,戰士們用稻草煤油火燒東城門,頓時濃煙滾滾,烈焰沖天。人民群眾 冒著槍林彈雨,搬來了許多樓梯、煤油、稻草。此時,槍聲齊鳴,號角瞭亮,滿山 旌旗招展,殺聲誤天,敵人極度恐慌,不知來了多少部隊攻城。突擊隊的戰士奮 勇爬越城墻,在第一團一營的英勇攻擊下,東門被攻破,敵軍向街內逃跑。接 著,南門和北門也相繼被工農革命軍攻下,守城敵軍被迫向西門潰逃。敵人發 現西門外火力較弱,產生錯覺,誤認為西門方向工農革命軍兵力不多,于是他們 打開西門,妄圖向外逃竄。早已在外埋伏的第二團,已布好了嚴密的天羅地網, 待潰逃的敵軍進入包圍圈后,向敵軍猛烈地攻擊,把逃敵打得措手不及,死傷遍 地。敵營長王國楨也被擊斃,活捉了敵縣長張開陽。下午,戰斗很快結束了,工 農革命軍勝利占領了寧岡縣城。
新城戰斗,是工農革命軍成功地運用了毛澤東提出的“分兵以發動群眾,集 中以應付敵人”的戰術原則。如同撒網,工農革命軍的兵力既能隨時打開又能 隨時收攏。新城戰斗之前,在敵軍未進攻根據地時,毛澤東把工農革命軍分散 在遂川各地,敵軍向根據地進犯時,毛澤東立即把部隊集中起來,以形成足夠的 力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破了敵人的軍事“進剿”,取得了新城戰斗的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