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5
1934年7月,原湘鄂贛省委書記林瑞笙奉調回中央工作。由于 前往中央蘇區的路途艱險,林瑞笙年底到達湘贛蘇區時,中央紅軍早已出發長征,遂奉命留萍鄉大安里指導萍鄉縣委工作。
1935年春,國民黨萍鄉“保安團”四五百人槍“圍剿”大安里。 為保存有生力量,3月中旬,縣委向宜春古廟一帶轉移,4月初到達萬龍山。
一天傍晚,大霧迷漫,縣委在白術坳搭棚駐扎。由于連日勞累, 同志們倒頭便睡。第二天天微亮,林瑞笙叫醒大家,布好崗哨,然 后帶領彭余慶、陳國智及兩名警衛員,外出掘竹筍、挖蕨芽,為大 家準備早餐。大約個把鐘頭后,忽聽駐地槍聲四起。林瑞笙立即拔 出手槍,命令彭余慶等繞道登上駐地兩側高地,包抄敵人,自己則 帶領警衛員從正面撲向敵人。
林瑞笙進入陣地時,發現游擊隊正與數倍于己的敵人激戰,情況非常危急。他當機立斷,繞道抄敵后路。隨之,登上兩側高地的戰士們也開火了。突然四面受伏,敵人一時暈頭轉向,驚惶失措。
林瑞笙趁機下令撤退。這時,敵人懷疑游擊隊援軍趕到,趕快掉轉槍口向林瑞笙方向瘋狂掃射。當他們發現自己中了 “調虎離山計”時, 縣委和游擊隊早已轉移。這時,正面吸引敵人火力的林瑞座和兩名警衛員,卻被重重包圍。他們憑借有利地形和一塊巨石作掩護,不斷射殺敵人。不多時,兩名警衛員先后犧牲。林瑞笙悲痛欲絕,旋即縱身躍上巨石,用槍口對準敵人。下午,敵人開走了,彭余慶、 陳國智返回陣地,發現林瑞笙已經犧牲,二人伏尸痛哭,隨后將其安葬。彭余慶特意在棺內留下一綹紅色毛繩為記號,又在墓前植下一棵松樹,以便日后尋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彭余慶帶領林家后輩在白術坳找到了林瑞笙的墳墓,并親手掘尋忠骨。當一綹紅色毛繩顯現在眼前時, 他不禁潸然淚下,哽噎著呼喊:“林瑞笙同志!林瑞笙同志……”后來, 他們把烈士遺骨安葬在烈士家鄉蘆溪縣林家坊村,供后人額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