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9
先生,顧名思義,是指我們所崇拜的老師。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毛澤東卻與一位特殊的“先生”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是一個寧靜的早晨,天蒙蒙亮,毛澤東就早早地率領紅軍三十 一團向井岡山方向進軍。山路特別崎嶇難走,繞了幾個大坡之后,行軍到五斗江時,大家就顯得有點疲憊不堪了;毛委員便下令大家原地休息。這時,大伙像掉進蜜罐的小孩似的三個一扶,五個一倒地擠在 了一起,有的聊天,有的講笑話,有的唱紅軍歌……
毛澤東則選擇了一塊大石頭坐了下來,從包里拿出了“先生”,捧在手里津津有味地“交談”了起來。沒錯,毛澤東的“先生”就是手中的這本書。
山里霧大,天氣說變就變,不一會兒,天空突然下起了毛毛細雨, 戰士們都麻利地戴起了笠帽。毛澤東卻還坐在那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時而皺著眉頭,時而竊竊私語。小雨點點地灑下來,打在頭 發上,打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動不動。突然,毛委員伸出了左手,揮了揮袖子駕在了額頭上,繼續手不離卷地瞧著,原來,雨點灑在了他的 “先生”上。
轉來的團部副官董志云同志怕毛委員受涼,就走到他身邊說: “毛委員,天下雨了,你為什么不戴笠帽呢?”
毛澤東笑笑:“呵呵,我忘記帶了,還有嗎?給我一個。”眼睛始終沒有離開。
“可是,你背上不是有一個嗎?”董志云同志有點不解地問。
毛澤東這才抬頭說:“看我這腦子,一下子就忘了。”說著把笠帽拉了拉,又打開書。一轉眼看見了董志云同志,這才合上書問道:“同志,你是新來的吧?”
“前幾天由二十八團調來的,現在分配在團部做副官。”
“哪里人,讀過書嗎?”毛澤東又問。
“湖南人,小時候家里窮,連吃口飯都成問題,就更別提進校門了。這幾年參軍鬧革命,零零散散地才識了幾個字。哎,沒有文化做工作很困難呀。”
毛澤東正了正身說:“是呀,要想辦法讀些書,我們天天要打仗,沒有辦法到學校去請教先生,只布想法請教書本子了,書就是我們的‘先生’啊。”當時在場的戰士都入神地聽著,感慨頗深。
很晚,他們才抵達井岡山。剛吃完飯,毛委員又捧起了書本,聚精會神地品讀 了起來。時鐘滴滴答答地轉著,不經意間,已經是凌晨兩點了。警衛員看到很是心疼,他一直在旁邊勸毛委員早點休息;可毛委員像著了魔似的,什么也聽不進。這可怎么辦呢?再這么下去,毛委員的身體是吃不消的。警衛員躺在床上翻來擬去, 一個晚上都沒睡著。
第二天一大早,見毛委員又在看書,他小腦袋突然靈機一動:毛委員不是喜歡聊天嗎?于是,他馬上湊到跟前說道:“聽說今年的莊稼長得很好呢,我們去看一看吧?”
這話秦效,毛委員同怠了。這是一個寧靜的早晨,空氣很淸新,兩人悠閑地來到了田間小道。果然,毛委員的話匝子打開了:“我在湖南讀師范的時候,喜歡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書讀得不多,還得補課啊。”
警衛員說:“我正好相反,社會科學的書讀得太少,現在也得補課。”
這下毛澤東興致來了 :“我們以后就多聊點自然科學吧。”
后來,他問警衛員:“石油怎么幵采?怎么煉?有哪些用途?”警衛員回答不了, 就去査書,査完書再繼續聊。這樣一來,毛澤東常常向他提出新的問題,警衛員只 得一次次地査書。
漸漸地,警衛員才發現自己讀書,毛澤東也每天看到深夜,因而問的問題也越 來越深,被他難住的時候也更多了。警衛員問:“毛委員,您是有意考我吧?”
“哪里是考你,你在幫助我讀書,幫助我增長知識呀。”
一聽這話,警衛員徹底傻眼了:原來警衛員對社會知識也不是太懂,當初就是想讓毛委員少讀點書,多休息一會,可結果倒好,不但自己遭了那么多罪,還是毛委員多讀了很多書。警衛員有點不甘心,趁勢說:“您讀書很多,但方法卻很不科學 呢。您這么整天整天地讀,不舍得休息,人會很疲勞的,這是違背辯證法的嘛。”又說:“您對下棋沒興趣,體力活動又不搞,長時間進行一種勞動,很容易疲勞。”
毛澤東卻搖頭笑道:“你那點辯證法不全面,你對事物的理解也有局限。看文件累了看報紙,看正書累了看閑書,看大書累了看小人書,看政治書累了菥文藝書, 我這也是一種休息。”這下昝衛員徹底無話可說了……
毛澤東就是這樣執著地從書本中吸取知識。不管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什么場 合,他都能心無旁騖地與書為伍。毛澤東愛讀書,他那種讀書的精神和工作精神一 樣,永遠不知疲倦。
書就是毛澤東的“先生”!
(口述:石溪人;地點:井岡山市龍市鎮石陂村;整理:錢麗雯、陳鋼整理)
上一篇:師徒緣--謝秋月與吳鵬飛
下一篇:顯靈的黑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