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1928年5月至7月,毛澤東、賀子珍先后三次從井岡山來到塘邊村。在塘邊的40多天里,毛澤東和賀子珍走遍了全村山上的坳坳沖沖和垅里的田邊地角,5月下旬,毛澤東、賀子珍和調查組的同志在村貧農協會的協助下,一連6天上山搞山地調查。天天在山上,踩界址,丈量山地面積;作標記,標明林木分布。房東周大娘見毛澤東、賀子珍的臉曬黑了,腳上打起了血泡,走路一拐一拐的,心疼了。天天晚上燒好添加草藥的熱水給他們泡腳。
6月中旬后,土地調查進入耕地普查階段,群眾知道毛澤東和賀子珍在田垅里更忙了。幾位會編織斗笠的老大娘晚上加班到深夜編織精美的小斗笠,送給調查組的同志每人一頂。毛澤東、賀子珍手拿斗笠,心里百感交集,既感受到紅軍與群眾魚水情深的溫暖,又感覺到群眾渴望得到土地的沉沉責任。在10余天的耕地調查中,毛澤東、賀子珍天天風雨無阻,也不顧烈日炎炎,下田垅,走農戶,調查耕地狀況,傾聽群眾呼聲。
7月初,完成了土地調查,毛澤東撰寫了《分田臨時綱要十七條》。為了使這十七條做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眾滿意,毛澤東、賀子珍每天從早到晚在讀書石找群眾座談,邊談邊修改。經過近百次座談和數十次修改,《分田臨時綱要十七條》終于制定并予公布。廣大群眾為之奔走相告,你一句,我一句,唱出了新歌謠:“毛委員,搞調查,走遍田垅和山嶺,為使群眾能翻身;毛委員,制綱要,讀書石上聽民聲,保障群眾有田耕。”隨著歌謠唱遍全村,分田分地運動在塘邊轟轟烈烈展開。毛澤東和賀子珍在讀書石上忙著書寫的分田牌,隨著歌謠聲插遍塘邊村的田垅,插到了家家戶戶群眾的心田里!
八十年過去了,讀書石依然如故。但塘邊村的面貌全新:山更青了,水更秀了,稻穗更沉了,六畜更興了,群眾精神更旺了。塘邊村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在入學前都要去瞻仰讀書石,想念毛澤東……
上一篇:毛澤東與荊竹山雷打石
下一篇:工農革命軍軍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