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發動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并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
9月初,在修水商會東廂房,團參謀何長工向副官楊立三、參謀陳樹華傳達了團長盧德銘的命令:“根據團黨委擴大會議精神,我們要準備參加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把江西省防軍的番號改為工農革命軍。起義前,我們要設計好一面軍旗。”
何長工認為,中國的工農革命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通過武裝斗爭,使革命的星火燃遍全國。這面軍旗里要有鐮刀、斧頭和五角星。何長工的設計思想得到楊立三、陳樹華的贊同。于是,他們三人到裁縫店借來硬紙、剪刀、鐵尺和畫線用的粉包,不斷地設計、比較和修改軍旗的式樣和尺寸。他們整整干了一個通宵,終于拿出了布局合理、比例適當、角度準確的設計方案。
第二天一早,他們到裁縫店用縫紉機縫制出來。制作軍旗的布料為平江紅布,是當地布店免費贈送的。旗布為紅色,象征革命事業;紅布旗正中是一個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角星內是鐮刀斧頭,代表工農,鑲在旗桿左邊的白布條上寫有“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毛筆字。軍旗的整體含意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武裝。這樣,一面莊重、神圣、鮮艷、凝聚工農革命意義的軍旗就誕生了。
當年毛澤東曾寫下《西江月·秋收暴動》: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這首詞真實地描繪了秋收起義的軍旗和起義時的情景。
上一篇:毛澤東制定“分田十七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