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
井岡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我們此次旅程的第一站,當我們的車隊駛入它的懷抱時,巍巍五百里的山巒,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心靈的震撼。毛澤東、朱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樹立“工農武裝割據”的紅旗,播撒燎原神州的星火,開辟著“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它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
如今,井岡山處處都留有紅軍的足跡,革命遺址遍布全市的各個角落。我們懷著敬畏的心情,對巍巍井岡山的敬畏,對先烈們的敬畏,依次參觀了黃洋界、象山庵、八角樓、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大井革命舊址。站在先輩們奮斗的地方,觸摸著他們用過的物品,看著一幅幅陳舊的相片,一件件塵封的文物,我們窺到的不僅僅是歷史,而且是一種精神。在黃洋界,站在炮臺邊,遠眺群山,黃洋界保衛戰宛如就在眼前重演。一炮把敵人嚇得魂飛魄散,一條妙計、一個戰略取得了保衛戰的完勝。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這首《西江月?井岡山》就是毛澤東同志為這次偉大保衛戰勝利而作。如今身臨其境,當年擊中敵軍指揮部的隆隆炮聲和紅軍的歡呼聲、鑼鼓聲依稀還在耳際回蕩;在黃洋界,站在毛澤東和朱德等革命先輩挑糧的地方,內心震撼不已。往下看,是曲曲折折的山路,險峻,陡峭,獨自攀登尚有難度,何況肩上挑著沉重的糧食;在大井革命舊址,一件件遺物使我們肅然起敬,看到了當年廝殺用過的大刀、長予、土炮、土槍,經過無數戰斗的軍裝、軍旗、軍鞋布衣,上面還帶著戰場的硝煙,還有帶血的遺跡,一張張先烈的照片,經過了血與火的洗禮,是那樣的陌生,又是那樣的熟悉,千千萬萬紅軍的遺容,與我們零距離,面對面,臉對臉,凝固在歷史的瞬間,仿佛您們有多少話要對我們講,又有多少事兒要對我們談。
我們的心跳的快了,零距離接觸,使我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震撼,仿佛心在一起跳躍,血又在一起沸騰,剎那間,在我們面前您們又是那樣的高大、莊嚴,巍巍身影化作雄偉的井岡山;在八角樓,我們參觀了毛澤東曾經居住和辦公的地方,看著室內的陳列如床架子、桌子、硯臺、油燈、茶幾、高背椅等原物,讓人陷入到歷史的隧道中,通過這個時空隧道,看到了毛澤東在深夜疾書。在這里毛澤東寫作和完稿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從而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井岡山,多少先烈們在這邊熱土上為了中國的前途而奮斗,有多少熱血中華兒女在這里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行列。今天,站在井岡山這片神圣的土地上,站在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上,面對著第一次黨代會時的黨旗,我們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