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剛剛閉幕之際,我們一行來到瑞金、興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短短幾天的參觀,讓我見證了革命先輩為了革命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光輝業績,使我心靈得到了強烈的震憾和洗禮,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和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心。特別是井岡山一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我們黨和祖國是多么的偉大。
站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望著英雄紀念碑和周圍翠綠挺拔的樹,感受到了革命前輩是在怎樣艱苦惡劣的條件下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體會了革命斗爭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們英勇頑強和無私奉獻精神。瞻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故居,當年的的舊桌椅、木板床、爛蓑衣斗笠等依然保持著幾十年前的舊貌,物是人非,簡樸的家具給予我們了一種強烈的歷史厚重感和無盡的遐思。站在黃洋界哨口, 眺望那雄偉挺拔、逶迤起伏的山峰,槍炮聲猶如在耳邊縈繞回響,仿佛又置身于當年炮聲隆隆的戰場。聆聽當年井岡山的故事,太多的震憾,太多的感慨。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老一輩革命家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這里點燃。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留下了寶貴的井岡山精神。感受井岡山精神,學習實踐井岡山精神,不斷創新和發展井岡山精神,是我們每一個應有的追求。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將以井岡山精神為動力,扎實工作、勇于創新,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井岡山精神是我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的源頭,同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是與時俱進的,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在革命戰爭井岡山精神又賦予了我們時代新的內涵——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牢記使命、愛崗敬業,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勤政廉潔、奮發有為,把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目前,正值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之際,做為一名年輕,更應該認真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實質,以新的理念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用井岡山精神積極投身到本職工作當中,為安遠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斗。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在長期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形成并堅持發揚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優良作風,這是黨千錘百煉更堅強的原因。在贛南革命斗爭時期,一首“蘇區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工,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燈籠” 真實體現了當時蘇區的作風,充分表達了蘇區群眾對蘇區的高度評價和贊頌之情。當年,蘇區滿懷深情地關心群眾,依靠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千方百計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實際問題,樹立了人民公仆的形象。正是依靠廣大蘇區發揚優良作風,堅決貫徹執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才動員和團結起千百萬群眾,構筑了真正的“銅墻鐵壁”,紅軍才勝利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圍剿”和長期經濟封鎖,建立和發展了紅色政權,從而為把革命推向全國打下了基礎,這是我們黨成為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現在,我國正處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關健時刻,做為一名黨多年培養的年輕,更應該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強自身作風建設,進一步開拓創新、知難而進,關心群眾、真抓實干,艱苦奮斗、防腐拒變,在群眾中樹立良好形象。
這就是紅軍艱苦生活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真實寫照,“朱德扁擔”的故事,也是紅軍同甘共苦、共渡難關的生動反映。革命的星星之火,終于從井岡山燎原到全國。80多年過去了,井岡山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革命行動精神,仍然是我們不斷把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精神動力。
(一)與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做到心系人民,關心群眾,體察群眾,真正做到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群眾的疾苦急于一切,群眾的呼聲先于一切,為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扎扎實實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
(二)立足本職工作,創造一流業績。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把積極進取和求真務實結合起來,把工作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三)始終保持清正廉潔。以“八榮八恥”為人生坐標,不斷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績觀和道德觀,時刻保持共產的革命情操和高尚氣節,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逝去的是硝煙,不滅的是精神,在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始終是我工作生活中的指南針和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下一篇:井岡山紅色之旅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