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5

井岡山,紅井岡。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我有幸參加了《當代陜西雜志社》井岡山培訓班,踏著紅色的土地,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感受那艱苦卓絕的斗爭,感悟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收獲難以忘懷的精神財富。
這不僅是一次教育,也是一次心靈洗禮。“死后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遺體送醫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沒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岡山一棵樹下當肥料……”這是一位紅軍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中組部副部長曾志同志在生命臨別時刻的囑托。
她,1928年4月上井岡山,參加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她,為了革命,將剛出生的孩子送給老鄉寄養;她,曾任中組部副部長,她的兒子卻一輩子是農民,是護林員;她,曾說過讓我最感動的三句話,“我對我選擇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對我走過的路無怨無悔”;“我不僅是一個女人,更是一名戰士”;“留下的80多個工資袋,都是清白的,全部上繳組織”。她,用一生詮釋著理想信仰的堅定。
不忘崢嶸歲月,銘記先烈功勛,弘揚這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的:“要結合新時代新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創新路、艱苦奮斗攻難 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永放時代光芒。”這些要求,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追 求,指引著我們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力量,在新的征程上奮力追趕超越。
常補精神之鈣。信之愈篤,行之愈堅。自覺強化理論武裝,補理想信念之“鈣”,壯政治可靠之“骨”,把牢思想行動之“總開關”,理想信念是精神家園的靈魂和支柱。 井岡山斗爭時期,靠著對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保衛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勢;長征途中,憑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執著追求,才能勝利會師。
理想信念關乎黨的生命,須臾不可失,是的安身立命之本。共產只有講政治、有信念才是一名“有靈魂”的共產。“講政治”就是深化學習習總書記系列講話、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在及時跟進學、深入系統學、聯系實際學上下功夫。“有信念”就是要傳承紅色基因,重建精神家園,勇于擔當作為。“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就是
要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政治信仰和堅定政治原則,就是要真正弄清“依靠誰”、“我是誰”,才能在工作中勇于付出,實現新提升。
常練強身之攻。習總書記強調,要真刀真槍、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自覺摒棄“太平無事”、“無為不為”的思想,大干實干苦干加巧干,在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著力增強學習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工作,缺什么補什么,重點學理論學業務,堅持從書本學、從網絡學、從實踐學、從無字處學。要著力增強攻堅克難的能力,面對組織工作的新局面,拿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勇氣,以“釘釘子”的精神,不斷推動工作。要著力增強敢于擔當的能力,端公家碗,吃公家飯,為公擔當是職責義務所在,是基本的職業操守。把知責思為、擔當風險作為價值追求,心中有責,心中明責,勤于履責,敢于擔責,我的崗位我負責,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始終做到擔當奉獻,能為,敢為,善為,從嚴、從細、從實做好本職工作,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開創工作的新局面,塑造“忠實、求實、務實”的新形象。
常懷創新之志。始終做到創新進取,思想上敢于創新破冰,工作上敢于爭先創優,作風上敢于攻堅克難,不因循守舊,不擺花
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蓬勃的朝氣、奮進的銳氣,不在工作安排上挑三揀四,不在崗位選擇上避重就輕,不在個人待遇上跟風攀比,切實做到有功勞時不伸手、有苦勞時不計較、有疲勞時不抱怨。始終保持狠抓落實的作風,堅持把工作抓精細、抓快捷、抓到位,提倡天黑趕路,天亮進城,領先一步,勝人一籌。始終保持打破傳統思維、敢于超越前人、勇于標新立異的魄力,盯著排頭干、朝著先進趕,把尋常工作做得不尋常,把優勢工作做成亮點,把亮點工作做成品牌。
常保勤廉之風。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組工,要強化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時刻發揮帶頭作用,工作中隨時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聲禮貌問候、一把椅子讓座、一杯清茶潤喉、一腔熱情辦事、一句溫馨話語相送”,讓來辦事的群眾真正感到門好進、人好見、事好 辦,真正沉下身子和群眾面對面、心貼心。 將弘揚井岡山精神和照金精神相結合,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心中有愛,腳下有根”,不忘初心,踐行宗旨,讓這面旗幟更明亮、更鮮艷、更紅火,使群眾滿意,給黨旗增輝。在工作中,時刻體現井岡山精神和照金精神,用精神激勵我們干好各項工作,以弘揚精神為引領,從中汲取理想信念力量、追趕超越干勁、黨風廉潔滋養,真正將紅色 精神的精髓體現到各項工作中。
上一篇:西江月·感悟井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