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
(四)無私奉獻,勇于犧牲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女紅軍中有不少人不僅在年少時就投身革命事 業,而且不管是在槍林彈雨中還是在敵后根據地戰斗中都能夠無所畏懼。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她們只是光榮的革命者,但是她們也是愛得深沉的女人,愛得悲壯的母親!革命歲月是艱苦的,參加革命意味著要舍棄家庭、 孩子甚至是生命。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女紅軍戰士任勞任怨,勇于奉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對黨的忠誠,對革命的忠貞不渝。
賀子珍,江西永新人。自從參加革命以來,她不是出生入死地與敵人拼搏在戰場,就是熱火朝天地投入農民運動。她本想好好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為了革命需要,她被組織任命為湘贛邊界特委和紅四軍軍委機要秘書兼毛澤東的生活秘書,經常要在屋里抄寫文稿,整理報紙,分類歸檔。對這些剪剪貼貼的工作,對于平常大大咧咧、風風火火慣了的她來說很不習慣。然而,為了革命,她在努力地轉換著自己的角色,一直默默無聞地工作著。當時,井岡山層巒疊嶂,井岡山的交通不便,和外界很難通信息,賀子珍就想盡各種辦法,很快開辟了兩條通往井岡山外購買報紙的交通渠道,為毛澤東及時了解敵人動態、運籌帷幄、制定決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賀子珍用自己平凡的工作表達了對黨的一片赤誠。當她作為一名妻子的時候,她是特別文靜的,可到了做宣傳群眾工作的時候,卻是非常的活躍。在大余城,她可以拖著有孕的身子,幫助群眾挑水,打掃院子,往墻上寫標語,而且字體美觀有力。在跟群眾講解紅軍政策、宣傳 《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的時候,她滔滔不絕。
康克清,江西萬安人。她自從跟朱德結婚后,就一直和朱德在一起, 跟隨紅軍行動。每到一地,她就外出宣傳,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參加紅軍,張貼紅四軍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和政治部主任陳毅聯名發布的 《紅軍第四軍政治部布告》。布告上的話她記得很熟:我們紅軍受共產黨的領導,執行民權革命三大任務,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地主階級,打倒國民黨政府,以幫助工人、農民及一切被壓迫階級得到解放為宗旨。通過實踐,康克清看到,“從今年起,田地歸耕種的農民所有”的政策,比過去土地所有權屬于蘇維埃政府而不屬于農民的規定更受到歡迎。
晚上回到住的地方,朱德總是要問問情況,比如宣傳的情況怎么樣? 人民群眾有什么反應和要求?戰士們有沒有違反紀律的現象?等等。如果處理完軍務,他還會和康克清坐在一起,或默默相視,或說著悄悄話。
雖然這樣的機會極少,總是令康克清倍加珍惜。
白天,她到新成立的婦女協會做組織婦女的工作,和姑娘媳婦們一起籌糧籌款,開辦夜校,學習認字,動員青年男子參加紅軍,扛槍打仗。她有時上臺演講,講解共產黨的政策,講解紅軍的宗旨,講解窮苦人要自己起來解放自己的道理;有時和那些女子一塊下田插秧,唱山歌。
她能吃苦,有堅定的信念,逐漸成為一個“在部隊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姑娘——紅軍的標準產物”。
她和朱德是一對革命的夫妻,互敬互愛,互相關心,互相體貼。在休息的時候,朱德喜歡練毛筆字,康克清就坐在旁邊看書,如《共產主義ABC》《列寧主義基礎教程》和《婦女生活》雜志等,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地方,就向朱德請教。這時,朱德就會放下手中的筆,認真細致地為她講解,直到康克清完全明白為止。也許是朱德潛移默化的影響,耳濡目染中,她也養成了學習的好習慣,一閑下來,就要讀書或看報。她小時候沒有上過學,參加紅軍又是行軍打仗,沒有時間坐下來學習,而自己所做的工作又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她只能像朱德說的一樣,邊學邊干,不浪費一點時間。
在革命戰爭年代,女同志因為生理上的原因,不僅要飽受每個月一次來例假的痛苦,而且還要承受著比男人更難以述說的苦楚。陰雨天,她們常常被淋得像個落湯雞。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嚴重的物資匱乏,讓這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女紅軍性別意識越來越淡。長發是肯定不能留的,不僅是因為在作戰時要防止被敵人認出是女的,還因為基本的清洗都成問題,不少人的頭上都有虱子。她們最頭痛的是來例假的時候,正好碰上敵人的圍追堵截,部隊得不停地趕路,這樣一來,盡管腹部絞痛、兩腿發抖,但捂著肚子也得一步一步往前挪。住宿時,三五個人擠在一起,還要躺在潮濕的地上。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女紅軍一樣要面臨頻繁的戰斗、高強度的行軍,一樣要經受疾病、饑餓以及雪山草地等嚴酷環境的考驗。而女性生理期的痛苦和懷孕、分娩的折磨,又使她們承受了比男戰士更多的艱辛。她們用女性特有的柔韌與艱苦的環境和命運進行殊死抗爭,用濃濃的情與愛譜寫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
曾志在井岡山時,和所有的女紅軍戰士一樣,有著難以述說的苦楚。一個女同志除了日常工作外,還要承受著女同志生理上特有的煎熬。她當時是帶著身孕來到井岡山的。在艱苦的斗爭中,她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懷孕期的反應,加上井岡山條件非常艱苦,頓頓紅米南瓜,幾個月見不到豬肉,使她惡心、嘔吐,常常昏迷過去,但她頑強地挺了過來。春天, 她和戰友們上山拔竹筍,以筍充饑,吃得直吐苦水,全身發癢;冬天,她和戰友們冒著嚴寒上山摘毛桃。憑著一種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她堅持下來了。1928年11月間,井岡山已進入寒冷季節,曾志即將分娩, 卻遇上了麻煩。11月7日,這一天正好是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曾志臨產 了,當時是難產,生了三天三夜,而且既沒有醫療設備,又沒有接生護士。 這可急壞了毛科文的妻子毛大嫂。她找來毛科文,叫他趕緊去找人來。 毛科文也犯難了 :到哪里去找人呢?慌亂中,他找到了宜章農協委員長楊子達的夫人,聽說她曾經當過護士。其實楊夫人也沒當過護士,她只是學過幾天護士的常識,并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可這時也沒辦法, 只能硬著頭皮當一回接生婆了。雖然楊夫人在危難中受命,但實在是沒什么經驗,孩子盡管生下來了,但卻造成了曾志產后大出血,曾志昏死過多次。幸虧毛嫂子懂得一些中草藥,她用姜水合著烏雞白鳳丸,撬開曾志的嘴,一口一口地喂下去,才使曾志保住了一條性命,從昏迷中醒了過來。
11月的井岡山,天氣非常寒冷,晚上氣溫達到了零下五到六攝氏度,曾志當時蜷縮在一間大房間的一角,只有一床薄薄的夾被蓋,地上又冷又潮濕。毛嫂子為了讓曾志少受風寒,用竹子編了一面竹墻、一扇竹門和一 張竹床,鋪上稻草,讓曾志躺著。月子里,曾志得了乳腺炎,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沒有中西成藥,毛嫂子上山采藥,用一種叫“天星子”的草藥替曾志外敷、這種草藥很靈,敷了一個星期后,膿根拔出來了,可是乳房卻留下了一個很深的洞口。經過精心凋理,曾志終于從死神手里掙脫出來了在困難的情況下,是毛嫂子的幫助給了曾志無限的溫暖。曾志生孩子時,丈夫蔡協民正率領部隊從遂川去攻打寧岡新城,路過大小五井時,回家探望了難產中的妻子。因為蔡協民肩負著紅四軍委委員和第三十一團黨代表的重任,不能久留,只待了三天就返回了前線。孩子生下來二十六天,為了不影響革命事業,她和蔡協民商定,把兒子送給了王佐部隊一個叫石禮保的副連長家。石連長是井岡山羅浮人,他老婆三年前生過一個孩子, 但后來死了。十多天后,曾志又接到通知,擔任小井紅軍醫院的黨支部書記。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下山時,曾志帶著對井岡山的無限眷戀離開了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一帶。曾志后來回憶:“當時女同志生下孩子一般都是不能要的,因此孩子讓家境還好的副連長抱走,我還是很想得開的。但人家來抱孩子時,淚水又嘩嘩流了出來,這大概就是天性吧!”這一別,就是二十四年,直到1952年他們母子倆才在廣州再次相見。
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母親?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我們的女紅軍也是母親啊!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她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骨肉在掙扎,在啼哭。那哭聲有如尖刀刺著母親的心。她們只能以堅強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默默地忍受著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抱著對孩子負疚的心情,拖著產后虛弱的身體繼續前進!這就是女紅軍的精神,這就是女紅軍為革命作出的犧牲!
1928年年底,為了解決根據地軍民的吃糧問題,井岡山軍民掀起了一場挑糧運動。來回百多里的挑糧山路,女紅軍也和男紅軍一樣,不辭辛苦,汗流浹背,一起挑糧。有的背上磨起了大泡小泡,仍毫不在乎。曾志回憶說: “有一次背糧上山,我和朱總司令走一路,他有說有笑,不時給大家鼓勁。”有的戰士甚至還編起了歌遙: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會剿”。當時朱德、毛澤東都親自去挑糧,大家都知道朱德扁擔的故事,但當時也有歌謠是描寫毛委員的:“一根扁擔兩頭彎,毛委員用它把米擔,來回走了百余里,從寧岡挑上井岡山。”總的來講,當時井岡山的生活條件是相當艱苦的,但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除極少數人說點風涼話外,鬧點情緒外,大多數人是堅定樂觀的,戰斗力還是蠻強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當彭儒再次回到井岡山時,還給大家唱了一首當年流行的歌曲《井岡山》:
我們記得發源在井岡山上,心里老是想著它,想著它,想著它,井岡山。
毛黨代表,他有一肚子革命道理,上起課來,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井岡山。
朱德軍長,他有一根竹子扁擔,一百多里,赤足跑,赤足跑,多耐勞,井岡山。
從歌詞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井岡山艱苦的斗爭環境中,部隊中官兵待遇平等,領導起帶頭和核心的作用,因此,士兵們再苦也不怨恨什么人。
老紅軍劉顯宜說:“雖然生活這樣苦,但是大家都不感到什么苦,情緒是飽滿的,精神是樂觀的。為什么呢,因為是以身作則,和我們一起過艱苦的生活。”陳正人也說:“一條靠艱苦奮斗的思想,一條靠上下一致, 同甘共苦。”
同樣是紅軍,女紅軍戰士有的在痛苦中成為母親,有的必須拿起槍直面鮮血和死亡。加上生理上的原因,女同志要比男同志吃更多的苦,但越是困難的時候,她們就越是要求自己要頂住,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勇氣,互相幫助,緊密團結,就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
戰爭,從來就沒有讓女性走開過。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與生命極限進行頑強抗爭。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中,許多女紅軍犧牲在戰斗中,倒在行軍路上。很多有幸走完長征、最終見證了新中國誕生的人,也或因長期勞累、營養不良而終生不育;或因行軍不便,不得已將戰火中誕生的至親骨肉遺棄,一輩子生活在思念和愧疚當中。然而,多少年以后, 沉淀在這些女紅軍記憶深處的,除了艱難和困苦,更多的是那種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和革命必勝的信念。正如曾志后來在她的回憶錄中所寫的: “我的一生,幾乎經歷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歷史時期的風風雨雨。我有過成功與勝利,然而也有過挫折和失誤。我曾多次受過處分,而其中也有過冤枉和委屈。但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我一直抱著積極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和斗爭。我始終將自己的政治生命看得最為重要,而把家庭、子女、感情看得較輕、較淡。只要為了黨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棄一切,包括生命。因為我不僅是一個女子,更是一名戰士。”
井岡山的女紅軍戰士以非凡的經歷和行動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女紅軍戰士的堅強與偉大。她們在戰火與青春、戰斗與愛情、戰場與生育、戰線與生命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而偉大的精神,將永遠光耀千秋,引領中華兒女奮勇向前。
上一篇:《井岡山女紅軍的故事》上篇 二、井岡山女紅軍的偉大貢獻(三)參加生產,辛勤勞作
下一篇:《井岡山女紅軍的故事》下篇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