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
井岡山精神是對民族精神的創造性傳承,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傳統民族精神和當代時代精神的融匯與統一,是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5月8日西昌邛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旅游經營管理人才井岡山主題教育培訓班在我校成功舉辦。
本次出席開班儀式的有邛瀘景區黨工委委員、邛瀘局副調研員王英姿,我校副校長劉國強,我校校長助理劉鳳珍及培訓班所有學員。劉國強副校長作開班講話,向學員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教學模式以及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在授旗儀式后,王英姿委員做開班講話,代表所有學員承諾接下來的培訓里將牢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革命精神進行學習。最后由拓展部教官為學員為學員講授帶帽,站姿,軍禮及背包等行軍儀表儀容。
根據學員的需求,我校為學員量身打造專題課程,特邀請江西財經大學江西旅游發展研究中心曹國新教授、舒怡教授、李向明教授為大家講授《江西旅游業發展的經驗教訓》、《旅游從業者公務禮儀與形象塑造》、《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旅游開發與規劃》四堂課程。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由紀念堂、碑林、雕塑園、烈士紀念碑四大部分組成。我們來到了松柏疊翠、莊嚴肅穆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學員們向革命先烈敬獻花圈,三鞠躬并默哀,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在鮮紅的黨旗前,他們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學員們仔細聆聽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曲折壯烈的發展歷程和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光輝事跡。展廳生動再現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點燃“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辟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1927年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來到茨坪就居住在這里。到1929年1月的一年多時間里,毛澤東每到茨坪就在這棟房子的中廳右后間居住和辦公。當時紅軍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毛澤東臥室兼辦公室內的陳設非常簡樸,床鋪、桌椅都是房東家的。通過參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工作、生活的地方,感受毛澤東同志勤于學習、勇于探索的品質。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立于黃洋界哨口,眺望那偉岸雄渾、逶迤起伏的山勢,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紅旗。在黃洋界哨口,學員們聽著黃洋界保衛戰軍民同心抗戰的故事,看著黃洋界上秀麗險峻的景色,仿佛穿梭時空回到了當年的戰斗現場,熱血沸騰。
茅坪是井岡山斗爭早期的軍事指揮中心,在這里作出過很多重要決策,現在這里保留了很多革命舊居舊址。八角樓是毛主席曾經住過的地方,在八角樓毛主席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寧岡調查》等著作。
來到小井紅軍醫院,這是紅軍歷史上第一所正規醫院,這里承載著紅軍戰士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英勇無畏的氣概。小井醫院黑灰色的外觀仿佛一直述說著曾經的腥風血雨,古樸滄桑中隱含著悲憤與忠烈。學員們傾聽著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感受這里曾經的傷痛和紅軍革命的毅力與堅強。
小井紅軍烈士墓座落在小井,四周青山懷抱,寓意著“青山處處埋忠骨”,烈士墓周圍松柏挺立,猶如一個個忠實的哨兵,在常年守護著為國捐軀的英烈們,學員們在這里共同緬懷了安葬在這里的130多位紅軍戰士。他們舍生取義、精忠報國,不為名,不為利,為了民族自強,為了心中的信仰,甘愿舍去自已寶貴的年青生命。正是這種對“井岡山精神”的堅定信仰、使他們義無反顧,在踐行理想的旗幟上寫下了壯美的詩行。
現場邀請到井岡山斗爭時期早期將領袁文才、王佐烈士的孫子袁建芳、王生茂,原中組部副部長、井岡山老紅軍曾志的孫子石金龍,以及井岡山老紅軍后代、電視劇《井岡山》主題曲原唱者江滿鳳等,為大家重現那些在井岡山斗爭中的感人故事。讓學員們更加深入的了解革命先輩在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更加全面的理解“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學員們在教官的帶領下來到大井,在大井練兵場開展組建紅四軍、搶灘登陸、禁區排雷、傷員救護、誓師大會等紅色活動。這場紅色活動錘煉著大家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團隊士氣,加強了團隊協作,打造出一支不怕艱苦、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鐵血團隊。

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放聲歌唱。在這一個小時的課程中,同學們不僅學到了紅歌,也體會到黨與人民血濃于水的情誼。對紅色歌曲也有了新的認識。
在結班儀式上,學員代表上臺分享了這五天培訓的心得體會,匯報了培訓成果,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劉國強副校長向全體學員順利結業表示祝賀,并代表學院向培訓班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不忘崢嶸歲月,銘記先烈功勛。井岡山的學習讓學員們思想受到了洗禮,心靈受到了觸動,大家紛紛表示,將不斷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學習革命先烈無私奉獻、敢于創新的精神,將學習成果帶回去、傳出去,以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勢,將井岡山精神落實到今后的工作生活點點滴滴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