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
1927年9月25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在萍鄉蘆溪遭到江西國民黨軍隊的襲擊。為了掩護部隊撤退,總指揮盧德銘英勇犧牲。這位年輕將才的犧牲,使毛澤東痛惜不已:“還我盧德銘!”
盧德銘,又名繼雄,字邦鼎,號又新,四川宜賓人,生于1905年6月9日。1921年,盧德銘考入成都公學。中學學習期間,盧德銘開始接觸《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受馬克思主義。面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軍閥連年混戰,盧德銘決心學習軍事,以武力打倒列強和軍閥。1924年初,盧德銘到廣州投考黃埔軍校,因路途遙遠錯過考期,通過老同盟會員李筱亭推薦,見到了孫中山。孫中山看到李筱亭寫給他的舉薦信,直接出考題“當今國民革命之首要任務”。盧德銘即席應試,文章激情飛揚,有理有據,忠膽畢露。孫中山閱后滿意之極,當即推薦入學并提點他務必言行一致。最終,盧德銘被破格批準入黃埔軍校第二期步兵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5月,時任葉挺獨立團第二營第四連連長的盧德銘,作為北伐先鋒挺進湖南。在北伐戰爭中,由于作戰勇敢,盧德銘先后升任獨立團第一營營長、第七十三團參謀長、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即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
1927年8月2日,盧德銘率警衛團前往南昌參加起義。因南昌起義部隊已南下,他遂率警衛團進駐修水縣城。9月9日,盧德銘率警衛團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并任起義部隊總指揮。起義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會議上,毛澤東主張放棄攻打長沙,把起義軍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師長余灑渡(后脫黨)頑固堅持“取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盧德銘堅決支持毛澤東的主張,認為再攻長沙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盧德銘支持毛澤東的意見,對于會議統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最后通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20日,中國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領導下,由瀏陽文家市出發,向井岡山進軍,經桐木、小枧,22日到達萍鄉蘆溪宿營。
23日拂曉,部隊從蘆溪更田村宿營地出發,江西軍閥朱培德部隊江保定保安特務營和江西第四保安團從萍鄉趕來尾隨追擊,部隊行進在離開蘆溪15華里的山口巖時,后衛第3團遭敵軍數路夾擊,部隊損失嚴重。
為掩護部隊前進,盧德銘挺身而出,從前隊折回,帶領一個連搶占高地阻擊特務營和保安團,同時指揮被打散的第3團官兵向前衛部隊靠攏,在此過程中被一顆子彈擊中右胸,壯烈犧牲,年僅22歲。
毛澤東在他犧牲后贊道:“德銘同志為革命保留了火種,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員,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
2009年9月14日,盧德銘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革命前輩的無畏、智慧、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是后人應該不斷傳承下去的紅色價值觀。正如焦裕祿同志教育所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振奮精神,挺身而出,給群眾做個榜樣。”
上一篇:楊開明英勇獻身
下一篇:蓄須立志的王爾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