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9
“為團體努力,作群眾導師,到群眾中去,到反動荊棘中去,不畏難,不怕死,不愛錢,為主義而犧牲。”這段鏗鏘誓言,為了牢記心中,井岡山斗爭時期擔任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文書的羅冬祥把它抄記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時,非常注重對地方黨團組織的建設。邊界的黨、團組織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
黨團組織的迅速發展壯大,為建設和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黨團員的來源十分廣泛,農民成份的黨團員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特別是邊界斗爭的“八月失敗”期間,混入黨內的投機分子紛紛反水,黨內部分同志因暫時的挫折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為了糾正革命隊伍中的非無產階級思想傾向,提高黨團員的無產階級思想覺悟,培養軍隊和地方,湘贛邊界特委在茅坪和茨坪等都舉辦了黨團訓練班。
1928年10月,特委在茨坪崇禮祠堂舉辦黨團訓練班,來自紅四軍每個連隊和各區鄉選派的黨團在此集中學習了近一個半月。羅冬祥參加了這期的培訓。羅冬祥,當時是新遂邊陲特別區土嶺鄉工農兵政府的一名文書、新遂邊陲特別區區委的文化科長兼秘書。訓練班主要是分期分批地組織根據地內的黨、團員集中學習、培訓。在學習期間,遂川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印發了一份文件《共產主義者須知》,其中對“民主集中”是這樣寫的:“ 鐵的團體,鋼的紀律,命令絕對服從,全體大會為最高機關”。為了便于理解和記憶,羅冬祥將《共產主義者須知》的部分內容抄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紅四軍下山后,為了保護好這本筆記本,羅冬祥就把本子的裝訂線拆了,把對折的毛邊紙反過來之后,再對折,用棉線裝訂之后,就用這本本子給村子里記錄紅白喜事,這樣,因寫滿了字,不會讓人發現內頁寫了字,使得這本本子得以保存下來。解放后,當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建成后,羅冬祥成為了博物館的第一名講解員,他在給觀眾講解毛澤東故事的同時,也有一種文物保護意識。他將自己在培訓班的學習筆記本從閣樓上找了出來,捐贈給了正在井岡山收集革命文物的中國革命博物館。
特委通過培養教育,使得邊界的共產和共青團員們,在學習了馬列主義理論和文化知識以后,特別是學習了《共產主義者須知》,更加堅定了學員們革命斗爭的信念和決心,樹立了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個工作大綱,不到四十個字,然而,要實踐其中的要求、要完成其中的工作量,卻足足需要一輩子,甚至幾代人。共產黨人寬闊的胸懷,高尚的情操,嚴謹的作風,力透紙背,溢于言表。這值得我們每一位共產去繼承、去發揚。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周介甫跳崖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