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
1928年的一天,周介甫和赤衛隊長鄺金山帶領幾十個赤衛隊員到山下去打土豪。正在審問土豪之時,突然被一百多個挨戶團團兵把赤衛隊包圍了。當時赤衛隊員的武器是極其落后的,根本無法與挨戶團的武器裝備相抗衡。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由隊長鄺金山帶大隊先走,周介甫帶小隊斷后,掩護大隊往深山撤退。
在成功完成掩護任務的返回過程中,周介甫這一支小隊幾次與敵人相遇,激戰中,有的戰士被俘、有的戰士被殺,最后只剩下了周介甫一人,他利用樹木與草叢的掩護,與敵人周旋,把敵人拖得疲憊不堪。周介甫一路退卻著,最后退到了一處無法再退的懸崖絕壁處。前有追兵,后無逃路,而且子彈也已打光,只有一把大刀,周介甫咬緊牙關,搬起身邊的石頭向敵人砸去,當即砸死了好幾個敵軍。石頭扔完了,敵人像馬蜂一樣地包圍上來,周介甫又揮舞著大刀,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左劈右砍,后面的敵人被他的勇猛給震懾住了,不敢上前。
這時,敵人把人員分成多個小隊,四面包圍他,與他前后來回拼刺,就是想把他拖得筋疲力盡之后再捉活的。周介甫雖也看出了他們的意圖,但又不得不招架,一時間殺得性起……然而,因體力消耗太大,他的刀越來越慢,越來越無力了,最后大刀一下子被敵人擊落在地上。敵人奸笑著圍了上來。眼看著就有被活捉的危險,但周介甫毫不畏懼,他大義凜然地說,告訴你們,想活捉我,沒門。說完他轉過去縱身跳下懸崖。敵人被他這種寧死不屈的氣魄給嚇倒了,只好對著懸崖下面胡亂地放了幾槍,就垂頭喪氣地走了。
然而,周介甫跳下懸崖后,被崖壁上的樹枝擋了好幾次,最后掉在崖底軟軟的沙灘上,他并未摔死,只是昏死過去了,后來被一個好心的山民發現而獲救。
從此,周介甫跳崖不死的英雄事跡迅速在當地傳開了。
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志士的革命的英雄主義,就是在斗爭中不怕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英勇戰斗,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他們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僅可以犧牲自已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猶豫地貢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革命的英雄主義,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共產主義的集中體現,是我們國家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武器,必須不斷地加以繼承和發揚。
上一篇:歷盡滄桑的學習筆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