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位于保定市金臺驛街51號(原育德中學舊址),該館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時期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形式。保定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祥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李石曾先生是保定高陽縣人,原保定育德中學率先附設了留法預備班,現在還保留著一部分育德中學舊址,有關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文物史料多已收集到保定。為此,中央于1983年批準在河北省保定市育德中學舊址建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1992年6月,中央總書記-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1994年9月,紀念館被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的主體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時期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大門(即原保定育德中學大門)座西朝東,是一個青磚、布瓦、黑色木板門的古式門樓。門楣上掛著一方白地紅字匾額,上面那流利的行書“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是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親筆題詞。踏上石階,穿過門樓,步入滿是青磚墁地的四合院。院子中間那座面闊三間的過廳,把一個四合院隔成前后兩個部分,過廳的兩邊與前后院相通。這所小建筑群,規模雖說不大,但嚴整對稱,一水兒的青磚瓦房,楠木色的門窗,清潔明亮,看得出是近年新修飾過的。南北瓦房原是育德中學的教務處所,現已辟為紀念館的展廳。后院西房的門楣上有一方白色大理石匾額,上面有“幼云堂”三個金色陰刻楷書大字,這是育德中學的創建人陳幼云先生的祠堂。堂內正面墻上有陳幼云先生的瓷質遺像,遺像的面部在那眾所周知的十年浩劫中被砸掉了一大塊。遺像下面白色大理石的功德碑上,刻著陳幼云先生的生平事跡。“幼云堂”的西面原是育德中學的校長辦公室,現為紀念館的辦公處所。院內松柏蒼翠、花木繁茂,碎石矗立,幽靜清雅。
五四時期興起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對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和新中國建立與發展,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勝利以及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輸入,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宣傳學習以蔡和森、趙世炎、李維漢、李富春、陳毅、聶榮臻、王若飛、傅鐘、蔡暢、何長工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留法勤工儉學期間的光輝業績,對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振興中華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上一篇:前南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