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9
中國共產黨在立足國情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時,并沒有封閉自己,而是以開闊的眼界、開放的思維積極走出去,學習別人的,思考自己的。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是馬克思的偉大號召。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的思想,又提出了 “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著名論斷。尤其是俄國十月革命前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風起云涌。
在西方,芬蘭、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國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工人罷工運動和武裝斗爭,建立了一批地方性的工人蘇維埃政權。列寧對這些革命風暴感到十分興奮,并把世界革命的希望寄托于歐洲。但幾個月后,這些革命風暴陸續被本國的帝國主義勢力鎮壓下去了。這使列寧逐漸認識到,在資本主義統治力量強大的歐洲發動世界革命的時機尚未成熟。
在東方,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亞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和人民革命斗爭,也迅速高漲起來。這些斗爭引起了列寧的高度關注,促使他于1920年6月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轉而把世界革命的希望寄托于遠東。
遠東,尤其是中國,歷來是各帝國主義國家重點爭奪的地區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趁英、美等國無暇東顧的機會,加緊在中國擴張勢力,使其在華勢力明顯地增長。大戰結束后,獲勝的帝國主義國家召開了分贓的巴黎“和平會議”。巴黎和會承認了日本在中國的特殊權利,鞏固了它在中國的地位。這時候,在戰爭期間大發橫財的美國, 經濟實力得到急劇增長。1919年,美國在國外投資總額達130億美元, 成為戰后最大的資本輸岀國。于是,日美兩國在遠東地區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英日之間、美法之間、英法之間也在這一地區有一系列矛盾和利益沖突。
為了協調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按實力對比重新調整帝國主義國家在太平洋和中國的利益,由美國發起、英國支持,打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幌子,于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召開了美、英、 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國華盛頓會議。會議有兩項議程:一是討論限制軍備問題;二是討論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問題,主要是討論中國問題。在會議討論中國問題時,中國政府首席代表提出了維護中國國家主權的正當要求,但帝國主義國家不愿放棄已經到手的在華利益,使許多問題未能得到解決。只是由于美國為遏制日本在中國的擴張,擴大其在華勢力,才使日本被迫于1922年2月4日與中國簽訂了《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同意將它攫取的山東部分主權歸還給中國。 會議簽署了《九國關于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的條約(草案)》 (簡稱《九國公約》),其核心是肯定美國提出的“各國在華機會均等” 和“中國門戶開放”的原則。所謂“機會均等”,是指每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都應得到同樣的好處;所謂“門戶開放”,是指每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都不能關閉它在中國所控制地區的門戶而不讓其他國家進來。 美國之所以提出這兩條原則,根本原因是它在這九個侵華帝國主義國家中屬于“遲到客”,在中國攫取的利益偏少;根本目的是想從英國、日本等國的在華利益中分得更大一塊“蛋糕”?!毒艊s》的實質是在確認美國所占優勢的基礎上,由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聯合統治和共同控制,并限制日本獨占中國的企圖,防止英、日兩國結盟。
華盛頓會議后,帝國主義列強極力擴大各自在華的勢力范圍,從經濟上、政治上加強了對中國的掠奪和控制。各國輸入中國商品的凈值指數,以1913年為100, 1921年增至158.9, 1922年又增至165.8。中國對外貿易的入超金額,1918年至1922年的短短幾年內,竟增加三倍以上。日、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新設立的工廠、銀行,也迅速增加。
為了對抗帝國主義瓜分遠東的罪惡行徑,還在華盛頓會議籌備之時,共產國際就計劃于華盛頓會議召開的當天,針鋒相對地在伊爾庫茨克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簡稱遠東民族會議)。但由于時間倉促、交通不便,多數代表未能按期于11月趕到, 大會只得延期舉行。為了便于列寧和共產國際領導就近指導,會議地點由伊爾庫茨克改為莫斯科,這就使大會具有更大的政治意義。
中國共產黨對出席此次遠東民族會議極為重視。1921年秋,接到參加會議的通知后,中共中央即派包惠僧、周佛海、劉仁靜等人到全國各主要城市,按照會議要求秘密物色、選派代表。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還直接與設在上海的國民黨總部聯系,邀請該黨派代表參加大會。
1922年初,在冰雪嚴寒中,一列從伊爾庫茨克開來的火車,載著中國、朝鮮、蒙古、日本四國的178名代表,緩緩駛入人流如潮的莫斯科火車站。站臺前,早已擠滿了前來歡迎的人群。激昂騷亮的《國際歌》樂曲,迎風飄揚的彩旗,和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使每一位代表都被這絢麗的國際主義畫面所感染。
1922年1月21日,在巍峨莊嚴的克里姆林宮斯維爾德洛夫大廳, 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大會主席臺正中上方是馬克思的半身塑像,會場四周還有用中、朝、蒙、日等文字書寫的“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解放東方勞動者”等巨幅橫聯, 會場內外洋溢著遠東各族人民團結戰斗的熱烈氣氛。大會由共產國際主席季諾維也夫宣布開幕,推舉列寧、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等人為名譽主席。岀席這次大會的中國代表團由44人組成,其中共產14人,還有社會主義青年團代表、國民黨代表,以及工人、農民、學生、婦女等革命團體的代表。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第一次正式派出代表參加大型國際會議。
中國共產黨組團參加共產國際的重大活動,具有標志性的重要意義。十月革命之后,世界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在這一國際背景下,中國革命已經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世界各國革命政黨和團體的普遍關注和大力支持。
會議在共產國際的直接指導下進行。季諾維也夫在會上作了題為 《國際形勢與華盛頓會議的結果》的報告,并據此在大會上通過了《華盛頓會議的結果及遠東形勢的決議》。《決議》強調:“遠東各被壓迫民族獲得自由和獨立的有效途徑,是遠東各國勞動群眾與先進國家的無產階級結成聯盟,并只有和他們結成聯盟反對一切帝國主義者?!?/span>
隨后,各國與會代表先后發言,介紹了本國的革命形勢和群眾運動狀況。中國共產黨代表張國壽作了關于中國形勢的報告,介紹了中國的無產階級狀況、土地關系、農民狀況、學生運動和罷工運動等情況。各國代表對本國革命情況的介紹表明,遠東各國共產黨人必須回答當前革命的首要任務、共產黨與各民族革命政黨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十分緊迫而重大的問題。
為此,共產國際東方部主任薩發洛夫作了《第三國際與遠東民族問題》的報告。關于中國、朝鮮等遠東被壓迫民族和國家當前革命的首要任務問題,《報告》依據列寧關于民族殖民地問題的理論,明確指出: 擺在“遠東勞動階級面前的任務,第一件就是謀各被壓迫國家的解放”。對中國共產黨來說,“當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國從外國的羈輒下解放出來,把督軍推倒,土地收歸國有,創立一個簡單聯邦式的民主主義共和國”。關于無產階級和農民群眾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作用問題,《報告》強調了無產階級在運動中的特殊作用,即要“在民族革命的運動中做領袖,當棟梁”,并特別強調把中國人口最基本的群眾農民吸引 到這場斗爭中來的必要性,認為若不喚醒中國的柱子——農民,民族的解放是無望的。最后,會議通過了《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缎浴飞羁探衣读说蹏髁x華盛頓會議的罪惡圖謀,號召遠東各被壓迫民族在俄國和西方無產階級的援助下,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民族民主革命。
這次大會,列寧因病未能出席,但卻始終關心著大會的進行。會議期間,列寧抱病接見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張國燾、中國國民黨代表張秋白和中國鐵路工人代表鄧培。當他們三人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克里姆林宮列寧辦公處的會客室時,列寧立即從隔壁的辦公室走過來,和他們一 一握手。在親切的交談中,中國國民黨代表張秋白向列寧請教中國革命問題,列寧回答說,他對中國的情形知道得很少,只知道孫中山是中國的革命領袖。他轉而詢問張秋白: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是否可以合作?在得到“一定可以很好地合作”的回答后,他又問張國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是否可以合作,并希望張國燾告訴他一些有關中國的情形。張國燾表示,在中國民族和民主革命中,國共兩黨應當而且可以密切合作;在兩黨合作的進程中可能發生若干困難,不過這些困難是可以克服的;中國共產黨應當努力促進各反帝國主義的革命勢力的團結。列寧聽后頻頻點頭,表示滿意。臨別的時候,列寧緊緊握著鄧培的手說:鐵路工人運動是很重要的。在俄國革命中,鐵路工人起過重大的作用;在未來中國革命中,你們也一定會起同樣的或者重大的作用。列寧的親切接見和對中國革命的寶貴指示,對于中國共產黨制定正確的革命綱領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推動中國國民黨走上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的革命道路,也產生了積極作用。
大會結束后,中國代表懷著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到莫斯科、彼得格勒等城市參觀訪問,親身觀察和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在十月革命起義總指揮部所在地——斯摩爾尼宮,在革命時代的莫斯科地下工作紀念地,在充滿活力的城市街頭,他們深切感受到了革命群眾的政治熱情和遠大理想,感受到了革命勝利的巨大喜悅和民族自豪感。這一切,都給予了中國代表以很大的鼓舞和啟示。
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首次亮相國際政治舞臺,積極將中國革命融入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范圍,使中國革命具有了更廣闊的舞臺,更重大的意義。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受到列寧的親切接見和共產國際的有力指導,堅定了理想信念,激發了前進動力,特別是對于認清中國國情和制定中國民主革命綱領,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