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第二天,4軍前委、贛西特委及5、6軍軍委聯席會議在陂頭梁家祠召開。
出席會議的代表有:紅4軍前委毛澤東、熊壽棋、宋裕和,贛西特委劉士奇、曾山、劉和謙、許伯年、胡品,贛西臨時蘇維埃黨團代表李文林,紅6軍黃公略、王如癡、姚起華、劉士奇(因兼6軍政治委員),5軍彭德懷、滕代遠因贛河阻隔不能參加,書信委托黃公略、劉士奇為5軍代表。此外參加會議的還有出席贛西特委擴大會的東固、富田、純化、水東、儒行、儒林、安福、延福、阜田、同水、金灘、中鵠、水南等區委代表;泰和、吉水等縣委代表;西區代表,青年團代表,紅6軍各縱隊負責人,以及陂頭附近區域的活動分子50多人。
江漢波以省委巡視員資格參加了會議。會上推選毛澤東、劉士 奇、曾山為主席團成員,負責組織領導此次會議。
2月6日,一整天時間學習傳達。“4軍前委帶了許多中央指示(各種通告)及閩西經驗”。學習傳達的文件主要是中央六大《關于土地問題決議案》、《關于農民問題決議案》、《蘇維埃政權組織問題決議案》、《政治決議案》和《中央通告》關于農民運動策略第28號、關于革命形勢的第60號,《共產國際執委給中共中央關于農民問題的信》、《中央關于接受國際對于農民問題之指示的決議》,以及《中共六屆二中全會關于政治決議案》等文件。
2月7日正式開會,會議聽取了毛澤東關于政治形勢和今后任務的報告。報告在分析當前形勢時說,中共六大以來’特別是1929年3月國民黨新軍閥混戰以來,江西特別是贛西出現了有利于革命的好形勢。新軍閥內部廣東廣西戰爭相持未決,福建政變爆發,湖南有對周爛、吳尚的軍事行動,湖北有鄂系與蔣系斗爭,老桂系與蔣系的相持,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正積極醞釀南北大戰,工農士兵貧民游民的斗爭普遍發 展。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在短期內無增兵江西的可能;在江西張 輝瓚師有一半兵力牽制在籟東、贛北;譚道源師遠在粵北不能回來, 金漢鼎師受閩西工農牽制,又有參加爭福建地盤的必要,一時不容 易到贛西,在當前革命高潮日益涌現的情況下,先占領吉安,然后 向北發展,有可能奪取江西全省政權。
報告在談到有可能奪取江西全省政權時,指出3個有利條件:第1、江西的經濟主要是封建的經濟,商業資產階級勢力較小,而地主的武裝在南方各省中又比哪一省都弱;第2、江西沒有本省軍隊,向來都是外軍隊來此駐防,外來軍隊“剿共”情況不熟,又遠非本省軍隊那樣關系切身,往往不很熱心;第3、距離帝國主義的影響比較遠,不比廣東接近香港,差不多什么都受英國的支配。
報告在全面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提出贛西南黨的重要任務是:1、擴大蘇維埃區域,特別是提出奪取江西全省的口號;2、深入土地革命;3、擴大工農武裝。
接著,與會代表圍繞報告中政治形勢和黨的任務,聯系斗爭實際,進行了熱烈地討論,從而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鼓舞斗志。大家認為,江西特別是贛西敵人力量比任何省份都薄弱,當前新軍閥混戰日益擴大,財政危機遍布全國,工農兵士城市貧民的反抗運動到處發展,以江西為中心的南方各省紅色武裝斗爭大規模的開展’打紅旗的工農士兵貧民群眾在300萬以上,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只要大家在困難面前堅持艱苦斗爭,在勝利面前保持不驕不躁’努力實現黨的“3大任務",匯合4、5、6軍力量,就一定能奪取江西全省政權,“將南方各省反動勢力消滅于紅旗之下
為了實現“先占吉安,再取江西,兼及閩西浙西"的計劃曾席會議作出決議:“攻取吉安是目前行動的總目標會議充了贛西特委提出“攻取吉安”的口號是完全正確的,確是執行廣大群眾的要求。過去業己發動了廣大群眾動搖了敵基礎’故這一口號是十分對的。”但是,聯席會議決定,這次’第1步不是打吉安城,而是實行圍吉安城,指導思想是拉開攻吉架式’圍而不攻’清掃外圍敵人。 一
2月8日,聯席會議對土地問題進行了詳細討論°如何解決土地問題,贛西黨內早已產生了分歧,“剛要開始分田’卻碰上以劉士奇和曾山為代表的主張平分土地,以江漢波和李文林為代表的主張按耕作能力分配土地的爭論,弄得許多地方只好口講分田’無法行動",造成“暴動2、3年尚未分田"的局面。同樣’這兩種意見在會議上相持不下,討論中再次發生激烈爭辯。
劉士奇在發言中坦承:如何分田?開始毫無經驗可言,便到東
固區先行“分田實驗”。當時最重要的是爭取廣大群眾起來革命,時間寶貴,要求“一要分,二要快”,暴動開始即可分田,于是采納了時任東固區委書記毛澤覃為他們提供的在井岡山的分田辦法:沒收一切土地,平均分配。即以鄉為單位,把全鄉所有田地的總數除以該鄉人口總數,就是每人應得的田畝數,然后以原耕為基礎,抽多補少進行分田。這樣既可以節省動員的時間成本,又達到了快速分田爭取群眾的斗爭效果。
江漢波卻站在維護中央“六大”精神立場上,從理論上作了陳述,他說:我所以反對“沒收一切土地”,主張“沒收豪紳地主的土地”,是符合仁尸的六大精神的。六大《政治決議案》規定:“沒收地主階級的一切土地,耕地歸農”,“農民運動的中心口號,是沒收地主階級底土地交由農民代表會議(蘇維埃)處理”。如果不按這樣規定去處理,而去“沒收一切土地”,則不僅會侵犯中農利益,而且會影響有少量田地貧農的積極性,違背民權階段的原則。
其次,我反對“按人口平均分配”,主張“按勞動力分配”也不是隨心所欲的個人意見。六大《農民問題決議案》指出:“(一)應贊助平分土地的口號同時應加以批評。在有很多的失業和貧苦農民的地方,必然發生'平分土地'的運動,如果這一口號為多數的農民群眾所擁護時,共產黨應加以贊助,因為這是徹底就清一切封建余孽的口號,而且直接動搖私有制度的。同時這個口號有一種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幻想,黨必須加以批評,使農民完全了解,在現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決沒有真正平等之可能,只有在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后,才走到真正社會主義的建設。(二)在中農占多數的地方,尤不可強施'平分土地'”,更何況贛西多為自耕農呢。
支持劉士奇意見的同志說:如按漢波同志的意見,贛西土地分 配沒工作可做了,因為許多赤區,暴動開始就沒收豪紳地主的土地, 已按勞動力分過了。但大部農民因勞動力少,沒有得到實惠。因此 攻吉時有怨氣,不積極,尤其延福等地區,貧苦農民自發舉行集會 抗議,如再不沒收一切,平均分配,將會失去廣大群眾。
支持江漢波意見的人堅持說,“沒收一切,平均分配”口號顯然過激,已經引起赤區自耕農的恐慌,同時還會影響白色區域農民的不安。如分配方式不依照生產力者一即勞動生產力,則平分觀念,為私有制度根本觀念。且因此而造成有力者無田耕,有田者無力耕,出現田地荒蕪,生產減收,經濟危機。
有人當即反駁,說,你們口口聲聲拿“生產力”、“自耕農”做檔箭牌,我倒要問一句:你們要的是什么生產力?保護的是什么“自耕農”?依我看,你們所指的“自耕農”就是那些“半地主”富農,要的生產力就是富農的生產力(因為只有富農才有足夠的耕牛農具資本和勞動力),你們所以反對“沒收一切,平均分配”,就是害怕侵害富農利益,執行的是富農路線!
“你這是誣蔑!政治誣陷!”
“這是事實!我們堅持’沒收一切,平均分配’,就是要扯開反富農斗爭大旗!”
在兩種意見冰炭不容時,主持會議的毛澤東大手一揮,說贛西 土地遲遲分配是極端嚴重的機會主義,誰種得多誰就多分土地的辦 法,就是富農路線。根據閩西經驗,我認為赤色政權久己建立地方 應沒收一切,政權初建區域,可先沒收豪紳地主反動派的。分配方 式應一律平分,因平分能爭取整個群眾。
在會議多有爭執的情況下,結果照毛澤東的意見通過。見大家 沒有什么意見,毛澤東宣布休會,下午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