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賴經邦犧牲后,曾炳春接任黨代表,武裝斗爭的重任落在了時 任第7縱隊隊長段起鳳、黨代表曾炳春的肩上。反動派視東固革命根據地為眼中釘,肉中刺,這期間,先后向東固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進攻。
第1次是1928年7月,吉安、吉水、永豐、泰和、興國5縣反動派,組成聯合指揮部,發動所謂“五縣會剿”,由吉安縣長鄒松任總指揮,兵分4路,向東固撲來。曾炳春探知敵人進犯消息,見人多勢眾,來勢兇猛,為保存實力,避免不必要損失,決定退駐養軍山,以逸待勞,待機殲敵。
“五縣會剿”總指揮鄒松,率隊由富田九寸嶺進,先達東固。在東固鎮騷擾了20余天,毫無收獲,不見7縱一兵一卒,也找不到一個共產黨人和農會組織。眼看“五縣會剿”成為泡影,便玩“招撫”陰謀,施“收編”詭計,聲稱凡武裝人員只要下山接受改編,可以不究既往,全部歡迎,企圖誘騙7縱出山,一舉消滅。曾炳春、段起鳳當機立斷,決定將計就計,抓住戰機消滅敵人。于是,一面積極部署兵力;一面派些老年人下山與鄒松談判,懇求準予自新。為表示誠意,由縱隊副隊長孫道發送給鄒松5個槍機柄,并允諾“收編”之日,送一個20余歲指為“殺人放火罪大惡極的匪共”男孩,約定好下山時間,接洽地點。
下山那天,曾炳春將第7縱隊兵分3路,包圍敵人。段起鳳率1路由殷富直下東固,正面進攻;孫道發率1路從三彩將軍帽攻擊東固鎮西側;曾炳春自領1路從九斗灣包抄而上,攻擊東固鎮后方。下午1時許,3路隊伍臨近東固鎮,鄒松看到遠處紅旗招展,欣喜若狂,滿以為革命武裝上鉤了,立即命令軍士吹號,列隊歡迎。這時,我軍出其不意,突然開槍,3路戰士猛烈向敵人沖去,敵猝不及防,紛紛倒地,爭相逃命。鄒松和吉水靖衛團長郭子高,由地主孫修倫兄弟帶路,越過東固西邊的橫嶺,從三彩方向逃脫,其余盡被殲滅。所謂“5縣會剿”,以敵人徹底失敗告終。
第2次是這年的8月,曾炳春探明設在羊角庵的“五市聯防”靖衛團,妄圖撲滅東固革命的熊熊烈火,調集全部兵力前來進剌,便巧施妙計。由段起鳳率7縱主力退出東固,埋伏于山路兩側伏擊敵人,自領一小部,趁夜隱蔽在羊角庵附近的莊稼田里。當敵人天亮傾巢而出時,自己扮作屠夫,身背殺豬刀具,摸往“5市聯防”門口殺死哨兵。埋伏莊稼田里的隊員,立刻沖進匪巢,消滅了“五市聯防”靖衛團一部,活捉靖衛團長李士才,繳槍數10枝,一舉粉碎了敵人的進剿。
曾炳春、段起鳳領導的第7縱隊,在武裝保衛東固革命根據地,支援周邊農民暴動斗爭中,屢立奇功。1928年9月,第7縱隊奉命與第9縱隊合并,編為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2團,段起鳳任副團長,曾炳春任黨委常委、政治部主任。他二人在長期的戰爭中,
與敵斗智斗勇、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經歷過無數次戰斗,經受了生死的考驗,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在這一嚴重關頭,劉士奇任用他倆為贛西南赤衛 軍正副總指揮,是眾望所歸,也是關系到“鞏固和擴大贛西南局面”的重要舉措。
1930年4月下旬,贛西南赤衛軍在值夏鎮正式成立。曾炳春任總指揮,段起鳳任副總指揮。總指揮部成立后,曾炳春趁吉安城內空虛,集中1、2、3、4縱隊及周邊吉安、安福、永新、泰和等縣游擊隊、少先隊及武裝群眾20000余人,第三次攻打吉安。于當天下午攻下張家渡,消滅成光耀守軍1個連,繳槍80余枝。
成光耀驚恐萬狀,立刻從北路調回41、43兩個團,經吉安向南路張家渡撲來,企圖將我軍一舉殲滅。曾炳春即采取“集中分散”的策略,又化整為零,迂回到北路,擊敵之后背,從側面突襲敵人,使敵首尾不顧。這期間曾炳春運用“集中分散”策略,先后乘吉安城內空虛,多次圍攻吉安,有效地調動了敵人,緩解其對北路燒殺的重壓,鼓舞了北路群眾的斗志。
除了采用“集中分散”策略外,赤衛軍總指揮部還號令各縱隊進行“夜間擾敵”。因敵軍強大,白天無法攻擊,夜晚以少數武裝配合群眾,分幾路騷擾敵營,或打敵之步哨,不失為好的方法。敵人夜晚情況不明,慌亂無措,往往被動挨打。如西區永陽赤衛隊,每次騷擾打擊敵人數分鐘后即退,敵黑夜里不明真象,常常出現自己打自己,直至天明才大呼上當,死的人還不知是被自己人打死的。自此后,駐永陽敵軍全部退回吉安,夜晚不敢出城。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赤衛軍總指揮部采取集零為整,化整為 零,避實擊虛,擾強撲弱,麻雀戰,山地戰,打圈子等靈活機動的 戰略戰術,有力地打退敵人的猖狂進攻,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