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
第四、五次沒能攻取吉安,主要是隔河攻擊,和西北兩路及6軍沒有同時響應,以致失敗。當然,還有其他種種原因,如西路的保守觀念特別濃厚,如果能配合武裝群眾主動向外發展,經常到永陽、橫江渡一帶游擊,威逼吉安,必然會促進攻吉任務的完成。
為了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更積極的進攻吉安,特委于6月5日,在陂頭召開第19次常委會議,到會常委有劉士奇、王懷、肖道德、曾炳春等9人。
會議主要研究目前行動問題,考慮到攻打吉安,河西是進攻的 主要路線,為利于組織領導和統一指揮,決定將特委黨政機關、贛 西南赤衛軍總指揮部,包括赤衛軍學校、原贛南25縱隊,全體遷至河西的永陽市。其理由一是永陽離吉安9。里,地處西、北兩路的中心地帶,攻吉沒有贛河阻隔,便于前進;二是為了布置和考查西北兩路工作,糾正西、北路過去政治上的一些偏差,解決西北兩路的一些根本問題;三是在中央爭取江西兼及湘鄂贛3省路線的布置上,建立西北兩路的工作聯系,有利與湘鄂邊界特委、湘東特委發生橫的工作聯系,并恢復湘邊與遂川的工作,使之與贛南西河行委聯成一片。
為適應攻吉需要,特委還決定,將現在的東、南、西、北4路行委,改為中、東、西、北、東河、西河6路行委。即:新成立中路行委,取消南路擴大為東河、西河2行委,重新劃分所轄區域(除東路行委未變)為:吉安縣之西河屬西路行委;吉安縣之儒行、坊廊、延福屬北路行委;吉安縣之儒林、富田、東固、純化、水東屬中路行委。特委黨政軍搬過河西后,特委直屬黨部和蘇維埃所屬的機關,一概歸中路行委指揮;決定劉和謙為特委特派中路行委特"員,指揮中路斗爭,“但是以段起鳳同志的名義號召群眾斗爭”。因為段起鳳是贛西南“群眾領袖”,紅軍的“開山鼻祖”,曾經有首民謠唱道:
杜鵑開花滿山紅, 中國出了朱德毛澤東。 抗租抗債李文林, 起根發苗段起鳳。
段起鳳,在贛西南群眾中有很高的威望,很大的感召力,雖然 因為打仗他如今有點耳聾。
常委會議后的6月6日早晨6時,特委先后舉行大會和赤衛軍及25縱隊會議,特委書記劉士奇分別作政治工作報告,同時,曾炳春對軍隊士兵進行訓話。
下午,全體由陂頭出發去河西永陽。搬過河西后,特委一方面 積極建立西北兩路工作,以便迅速完成爭取吉安的任務,另一方面 與湘鄂.贛3省邊特召開聯席會議。在此基礎上,計劃首先解決吉安四周的敵人,奪取吉安周圍的縣城,如萬安、泰和、安福、峽江、遂川、永豐等縣,建立蘇維埃政權。
5月17日,萬安第3次黨代會在泰和羅家召開,劉士奇主持會議。會議研究擴大地方武裝,建立和鞏固縣、區、鄉蘇維埃政權,赤化萬安等問題,決定26日舉行全縣總暴動。5月29日,劉黎率萬安游擊隊和武裝群眾,協同25縱隊攻克萬安縣城,第4次成立中共萬安縣委,劉黎任書記。6月3日,.贛西南赤衛軍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收復安福縣,中旬攻克寧都縣城。
6月22日,特委決定攻打泰和縣城。赤衛軍和25縱2、3千人,在泰和地方武裝的配合下,經過兩次戰斗,終于占領了泰和縣,消滅了盤踞在城內的反動派。
第1次進攻前,赤衛軍充分發動、宣傳、組織附近群眾,準備樓梯,火把,土炮,及救護隊、擔架隊。縣委還派胡永卷、車文壽潛入城內動員居民、店員作內應,并張貼“歡迎紅軍打進城來”等宣傳標語。入夜開始攻城,攻城的方法是,首先挑選勇敢機智的赤衛隊員,組成敢死隊。用浸透水的棉被裹著上身,手提煤油沖到城門邊,用煤油焚燒城門。可是城門釘了一層厚鐵皮,加之敵往城門上倒了濕泥沙土,燒不著城門,又組織赤衛隊員用云梯爬墻攻城。
敵人即一方面向爬墻的赤衛隊員猛烈射擊,一方面用煤油浸透 的棉被,放在城墻上點火燃燒。城墻熊熊大火,濃煙滾滾,把紅軍堵在城外。無奈,英勇頑強的赤衛軍,又爬上娘娘廟門口的塔頂向 敵人射擊。一個敵教官上城巡視,頭稍露被我登上塔頂腑射的紅軍 一槍打死;一個分隊長登城與戰士奪一梭標,被戰士又一槍打死, 嚇得敵人膽敵心驚。雖然給敵以打擊,但因敵軍防守嚴密,赤衛軍 無法入城,加之敵人援軍到,有兩面夾擊的危險,便決定退兵。
第2次打泰和是7月19日。泰和沙溪靖衛團全體官兵在團長楊超的率領下,舉行起義,編入紅20軍。在20軍渡過贛江前,已派人進城瓦解反動派的士氣,使敵終日提心吊膽,唯恐城破,不少豪紳地主紛紛逃離。23日夜晚,20軍突然進攻,以雷霆萬鈞之力,突擊敵后,靖衛團不及抵抗,逼得跳河的跳河,逃竄的逃'第。20軍乘勝追擊,從狗子墻直撲縣城,縣長不敢應戰,率殘兵往馬家洲逃命,城內群眾夾道歡迎。
紅20軍,是在贛西南軍事會議上討論,經特委常委會議研究成立的。特委從歷次,尤其第四、五次攻吉的經驗教訓中認識到,光靠地方武裝赤衛隊組織攻吉,雖表現勇敢,但很難取勝,加之中央有將地方武裝整編為正規紅軍的命令,因此于6月底,在永陽召開特委軍事會議,以贛西南赤衛軍1、2、3、4縱隊和肖大鵬領導的贛南25縱改編而成,曾炳春任軍長,劉士奇兼政治委員、軍委書記。下轄4個縱隊,不久改為兩個團,即肖大鵬的172團,劉承祿的173團,后又新編了李學俊174團。10月攻克吉安軍隊整編時,因曾炳春是吉安第七師范畢業生,毛澤東不滿于曾炳春“一介書生”任軍長,改任劉鐵超,曾炳春接劉士奇任政治委員。20軍研究成立時,因正處第六、七次攻吉前夕,尚未正式公布,直至七次攻吉結束后,于7月上旬在陂頭宣布成立。在此同時,贛南將原有21至29縱隊(除25縱),編成紅22軍,軍長陳毅,政治委員邱達三。